北京协和医院专家遭AI换脸带货,虚假科普视频误导消费者
创始人
2025-11-16 15:44:20

IT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近期,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所谓“营养专家”出镜推荐的“独家减肥食谱”,不少消费者信以为真,纷纷下单购买。

那么,这些看似权威的推荐,是否真的出自专家本人?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对此,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今日进行了调查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央视表示,近期在多个社交平台及直播间,出现利用 AI 技术仿冒知名专家、主持人形象进行虚假营销的现象。此类行为传播虚假信息,侵害消费者权益,引发广泛关注。

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账号发布了所谓的“科普视频”,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出镜推荐减肥食谱。经北京协和医院及于康教授本人核实,其从未参与录制此类视频。视频中的形象和声音均由 AI 技术伪造生成。

对此,于康教授明确表示,他本人并未参与录制此类视频,视频中介绍的营养知识,毫无依据,没有得到科学验证。

此类视频不仅盗用其个人形象,更传播未经科学验证的错误营养信息,误导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对公众健康认知造成负面影响,并削弱了专业科普的公信力。

北京协和医院表示,遭遇类似 AI 仿冒困扰的医生不在少数,包括马方教授等多名专家形象被擅自用于“养生”、“瘦身”等虚假宣传,甚至有不法分子伪造虚假医生身份,打着协和医院旗号销售商品。

此类仿冒行为不仅涉及医疗专家,也波及公众人物。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曾查处一起案件:某商家在直播间及短视频中,使用 AI 技术伪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梓萌的形象,宣称一款鱼油产品具有医疗功效。

经监管部门核查及商家承认,该视频系通过剪辑加工李梓萌的公开新闻片段合成。该产品实为普通食品(糖果类),其宣传构成虚假广告,商家被处以 20 万元罚款。销售记录显示,该虚假视频上线半月内,带动涉事鱼油产品销售额达 6 万余元。

调查显示,此类 AI 仿冒营销泛滥的原因之一在于相关技术工具获取及操作简便。手机应用商店中存在大量可免费使用的换脸、拟声 App 或小程序。

记者测试发现,仅需上传几张照片,即可将目标视频中的人物替换为自己或他人面容。部分工具还提供“AI 文生视频”、“AI 对口型”等功能,能在短时间内生成特定场景(如诊室)和身份(如医生)的营销视频,并可选择不添加 AI 生成标识。

针对 AI 生成内容的管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于 2025 年 9 月 1 日实施。该办法明确要求,利用 AI 技术生成或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必须依法添加显性标识(使公众可识别)和隐性标识(如元数据,标明来源、用途等)。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发布者使用不显眼字体或在画面边角添加标识,甚至故意隐匿标识。

监管部门和专家指出,治理此类乱象面临挑战:AI 深度伪造视频鉴别难度大、成本高;造假成本低;权利人维权周期长、程序复杂。专家建议需通过制度设计强化保护力度,并推动社会共治。平台作为内容发布渠道,应建立 AI 生成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逃避标识行为的处理(如下架、限流)。

IT之家注意到,网信部门近期已重拳处置一批违规账号,同时督促平台集中整治,已累计清理 8700 余条违规信息、处置 11000 多个违规账号。

网信部门表示,将继续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对利用 AI 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问题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对恶意营销账号,发现一批、处置一批、曝光一批。

随着大模型在各行业深度应用,其安全风险呈现出复合化特征。网络专家指出,AI 大模型安全涵盖数据、基础设施与模型本身三大层面,其中个人使用中的数据安全风险尤为突出。看似简单的图片、文字信息等内容通过 AI 处理,就可能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人际关系等敏感内容。

网络安全专家李虎表示:可能只是上传了一张合照,我觉得就是通过 AI 来帮我美化一下或者加一项特殊处理。但是其实有可能就暴露了,因为照片上传之后,它其实可以通过人像识别技术把人的身份提取出来,然后通过人物的关系,比如亲密程度,可能猜测是什么人物关系,是朋友关系还是家人关系诸如此类的,然后这些数据都被提取出来之后又可能被进一步利用,比如被诈骗分子拿来利用。

除了 AI 大模型使用带来的数据安全外,公共场合不明来源 Wi-Fi 的不当连接也会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专家王媛媛提醒:这种免费没有密码的 Wi-Fi 连接,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漏洞去架设一个伪基站,诱导大家进行连接,连接之后有可能会截取你的个人信息。

据介绍,只要有人接入了不法分子伪装的 Wi-Fi,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的一些操作都可能被截取,其中包括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都会被窃取。

网络安全专家建议,个人用户要加强安全意识,优先选择合规大模型平台与正规渠道安装应用;另外,连接 Wi-Fi 时要警惕无密码热点,避免落入钓鱼陷阱。那么,我们在日常上网时还有哪些注意事项,防止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呢?

  • 不晒自己的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车牌:发布含有个人信息的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车牌等票证,可能会被另有图谋的陌生人获取,从而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 不晒自己的证件照片: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等证件中,都包含重要的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
  • 不晒自己的位置信息:尽量不要发自己的定位信息,这些信息容易暴露真实个人住址,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 不晒老人和孩子的信息:避免发布老人和孩子的照片及姓名,以防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违法活动,建议以分组的形式分享给亲人看。

央视指出,技术创新必须以诚信为底线,只有让 AI 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净化网络生态和市场生态,真正服务社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确认!今晚抵达长沙!这次太猛了 今晚开始! 寒潮来了~ 长沙降温! 请务必将秋衣秋裤准备好! 昨天的长沙 暖阳当空 昨天,长沙的天气...
樊振东回应全运会夺冠:感谢国家... 11月16日,十五运会乒乓球项目在澳门银河综艺馆决出男单项目金牌。巴黎奥运会男单冠军、上海队选手樊振...
外媒评论安倍拜鬼,安倍对中日关...   外媒评论安倍拜鬼,安倍上次首相之旅“惨败” 政治前景不被看好   作为日本著名的“鹰派”政客,...
北京黑中介教父,黑中介教父赵国...   北京黑中介教父   近日从警方相关渠道获悉,“黑中介教父”赵国军因涉嫌非法经营,已被检察...
日媒评中国不欢迎安倍,安倍谈中...   日媒评中国不欢迎安倍   打破日本“1年首相”魔咒,安倍晋三用参拜靖国神社为自己这一年画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