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假图骗“仅退款”?涉嫌违法!
创始人
2025-11-16 15:44:33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造假索赔手法正在电商领域悄然蔓延,部分消费者利用AI制作伪造瑕疵图片,以骗取“仅退款”,商家对此苦不堪言。

消费者该行为是否涉嫌违法?电商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一般正常情况下,买家如因商品质量问题申请“仅退款”,商家会要求拍照或拍摄视频证明商品损坏,并让买家销毁商品,以防止恶意退款行为。但一些买家却动起了歪脑筋——利用AI工具对产品照片进行“伪毁损”处理。

“有些图一看就是AI生成的,客人还不承认,我让她换个角度拍视频她也不愿意,一直强调要仅退款。更有些人连水印都没处理干净就发过来了。”

瑶瑶是一服装店的电商客服,她向记者分享了她的工作遭遇:“有顾客声称收到的连衣裙领口有严重脱线,并附上了一张图片。但实际来看,脱线处的光线角度与整件衣服的光影明显不符,且边缘存在典型的AI生成痕迹。这种明显造假的情况,还要坚持仅退款,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更让商家郁闷的是,即使识破了买家的AI假图,有的平台仍会自动审核通过退款申请。

这意味着,只要买家上传了“看起来合理”的图片,不论真假,平台可能就会跳过商家审核直接退款处理。而一旦“仅退款”申请通过,商家不仅没收回商品,还损失了运费与货值。

除AI制作假图外,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更为系统的灰色产业。记者以学习者身份接触到一个教学该“技术”的“师傅”,对方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为证明效果,他还展示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的成果。

随着“仅退款”纠纷数量的持续上升,众多商家已着手调整售后策略。不止一位商家向记者透露,他们现已明确取消“仅退款”选项,并规定所有质量争议均须走“退货退款”流程。

此类行为是否涉嫌违法?

其实,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

■ 民事领域

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民法典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典型的民事欺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具有主观上欺诈的故意,客观上造成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商家向其退款,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行政领域

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刑事领域

消费者的行为还可能涉嫌构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属于虚构事实,最终达到非法占有货款的目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之规定,消费者的行为如多次或者单次占有的货款达到3000元,明显符合诈骗罪的构成。

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电商平台在处理退款争议时,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审查程序(如未核实上传照片与商品是否具有一致性,未听取商家的申诉等),法律规定电商平台有保护商家和消费者权利的双重义务,违反义务给任意一方造成的损失,电商平台应当承担责任。电商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消费的桥梁,同时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规则保护双方之间的合法权利,平台对消费者退款申请亦具有合理审查义务,如电商平台未严格遵循平台服务协议以及交易规则审查消费者的退款申请,便支持消费者的退款申请,则明显损害商家的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

综合:蓝鲸新闻、央视新闻、法治日报

来源: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外媒评论安倍拜鬼,安倍对中日关...   外媒评论安倍拜鬼,安倍上次首相之旅“惨败” 政治前景不被看好   作为日本著名的“鹰派”政客,...
北京黑中介教父,黑中介教父赵国...   北京黑中介教父   近日从警方相关渠道获悉,“黑中介教父”赵国军因涉嫌非法经营,已被检察...
日媒评中国不欢迎安倍,安倍谈中...   日媒评中国不欢迎安倍   打破日本“1年首相”魔咒,安倍晋三用参拜靖国神社为自己这一年画上句...
中国万吨级最大渔政船,中国海监... 渔政船是指在渔业专属水域执行渔政任务的船舶,又称渔业保护船。主要用于渔场巡视并监督、检查渔船执行国家...
河北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名单,中国... 顶着大批人员再就业的压力,河北省下定要过几年紧日子的决心,立下军令状,三年让大气质量有所好转,五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