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随着“双十一”到来,消费市场的热力如期而至。比起营销活动本身,更引人注意的是今年AI在电商中的参与度。
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积极布局AI电商,将生成式AI能力全面注入商家工具箱,从商品发布到售后服务,从流量分发到电商运营,AI完成了从“可选插件”到“底层架构”的身份跃迁。无论是工具效率的倍增、决策链路的回流,还是商业生态的突变,中国电商正在AI的赋能下翻开新的一页。
赋能商家:提效降本显著
“今年‘双十一’,经营店铺变得轻松起来。”纳艾森家具旗舰店负责人彭怀安说,得益于“双十一”大促小助理的助力,以往繁琐的巡店工作如今无需手动进行,数据收集也变得高效便捷。“自从全面接入AI后,我们相比去年同期已经取得了20%的业绩增长”。
降本增效。AI为商家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过去,盘点运营数据是一项繁重工作。今年“双十一”,淘宝全面升级“生意管家”,通过1个“AI店长”和6个“AI员工”的Agent组合,为500万商家提供全新AI辅助。数据显示,AI店长“大促小助理”已为商家生成500万条大促经营策略,平均帮助节省30%工作量,效率提升1.5倍。
AI在内容创作方面的表现同样亮眼。面对大促期间爆发性的内容需求,AIGC成为商家的得力助手。
“双十一”期间,天猫平台通过AIGC累计生成图片和视频素材达1.5亿个,通过AB验证,AI商品图帮助商家商品点击率提升10%。
智能客服是AI应用最典型的场景之一。今年“双十一”,奥康鞋业的客服团队摆脱了以往的紧张状态。自9月起,奥康引入了升级版的店小蜜5.0客服Agent系统,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客服问题的解决率,高达80%。同时,之前偶有发生的答非所问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答非所问率大幅降低至仅5%。由此,奥康鞋业的客服服务质量和效率均实现了显著的双重优化。
当商家卸下重复劳动的重负,平台的价值锚点开始漂移。AI不仅重塑了经营效率,更在改写流量分配的游戏规则。
流量重构:消费决策更精准
在淘宝搜索框输入:“新手养猫,需要哪些必备用品?”
没有返回一堆链接,AI万能搜直接生成了一份完整攻略:猫粮、猫砂、食盆等核心单品,附购买建议、用户评价等,整个分析和总结过程不到10秒。
这是搜索逻辑的颠覆。传统电商依赖关键词匹配,用户需将需求拆解为“猫粮 推荐 新手”等标签;如今,大模型直接理解自然语言,延长用户感知周期,购买效率大幅提升。
在今年“双十一”的竞争中,平台间的AI较量已从单纯的功能竞赛,升级为流量分配逻辑和消费决策路径的深度重构。
天猫将今年定位为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十一”,宣称AI技术将全面参与流量分发、消费者体验和电商经营各个环节。与此同时,京东也在“双十一”前夕推出京小智5.0,旨在通过升级智能客服系统,显著提升售前咨询环节的转化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透露,淘宝天猫对20亿商品库进行了彻底的AI重构,让算法能真正“理解”商品。AI对商品理解力的提升,使流量逻辑从“爆品推荐”转向“人群匹配”。这意味着,即便不是头部爆款,只要商品信息完备、场景描述清晰,中小商家也能在精准需求搜索中获得曝光。
深层革命:让电商回归商业本质
今年9月29日,ChatGPT上线“即时结账”,接入Esty、Shopify两家平台。这意味着拥有8亿活跃用户的ChatGPT,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入口”,也同时成为一个电商购物的入口。
AI正成为消费者购物“做功课”的核心助手。
一位咖啡品牌负责人说:“我们现在思考的不再是投多少广告,而是如何让AI真正理解我们品牌的‘腔调’。”
在综合比较数据后,AI向用户给出了明确建议,并提供了购买渠道、优惠组合及最佳下单时间等实用信息。今年“双十一”,像这样运用AI帮助购物决策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当AI成为经营标配,人的角色被重新定义。客服从复读机升级为策略师,运营从数据搬运工转型为需求提出者,投放从经验主义转向算法驱动。企业正从执行层走向创造层,有电商团队负责人表示:“AI让我每天多出3小时思考产品故事,而不是盯着后台改价格。”
这种认知升级带来连锁反应。客服团队稳定性提升,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转攻会员运营;小商家不再需要精通数据分析,只需专注产品本身。经营门槛降低,增长机会扩大,生意节奏加快——AI让电商回归商业本质:创造价值,而非消耗资源。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