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0月31日消息,10月27日、28日,AI驱动科学研讨会(Symposium for AI Accelerated Science,AIAS 2025)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议汇聚了近30位全球顶尖学者与产业领袖,与现场数百位学者、学生共同探讨AI如何驱动科学发现。
会上,盛大集团、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创始人陈天桥发表主题演讲,首次系统阐述了“发现式智能”(Discoverative Intelligence)的全新理念,指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用人工智能,并提出了实现路径。
图:陈天桥
2025年新晋诺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Omar Yaghi,2024 年诺奖得主、华盛顿大学教授David Baker,2020 年诺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图灵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第十任校长暨现任 Alphabet (谷歌母公司)董事长John Hennessy等参加了会议主题分享与圆桌讨论。
陈天桥演讲全文:
真正的智能,是能“发现”的智能
一、人类进化从未停止,只是改变了方式
自智人出现以来,我们的身体几乎没有变化。甚至有研究显示,人类大脑的体积相比旧石器时代还有所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进化已经停止。我们用智慧让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成为我们新的、外在的进化器官。我们发明武器来获得利爪和尖牙,发明衣服来获得新的皮肤,发明汽车来跑得比猎豹还快,发明飞机来超越鸟类。我们的平均寿命从二十多岁延长到近八十岁,这种差距在生物学上只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
可以说,人类并未停止进化;相反,通过不断发现未知,我们将自身的功能外化,扩展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已成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引擎。
二、“发现式智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用人工智能
因此,AI for Science不应被看作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方向。它定义了AI与人类的关系:AI的价值不在于取代现有的人类工作,比如更快、更便宜或更高效。从我们物种进化的角度看,AI for Science 就是 AI for Human Evolution。帮助人类发现未知,是AI对人类的终极价值。
如今许多模型声称已经“发现”了新结构、新分子,甚至新理论。但这种“发现”大多还停留在结果层面。他们在已知能量函数、统计模式或语料分布内找到了新样本。这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发现,而是在搜索空间内的外推。
真正的“发现”是能够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能够理解原理,而不仅仅是预测结果。
这种能够主动构建可检验理论模型(可检验的世界模型)、提出可证伪假说,并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和自我反思不断修正自身认知框架的智能,才是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我们称之为“发现式智能”(Discoverative Intelligence)。
它不同于其他智能的定义:
三、规模路径与结构路径:通向“发现式智能”的两条道路
以“发现式智能”为新标准,我们重新审视当今AI发展的两大流派:
第一是“规模路径”。它强调参数即知识,智能是规模的产物。只要模型足够大、数据足够多、算力足够强,智能就会自然涌现。这一路径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应用成果,使AI能够预测蛋白质、生成化合物,甚至辅助科学研究。这无疑是AI历史上最成功的工程路径。
与此同时,另一条路径正在悄然形成,即“结构路径”。这里的“结构”不是指模型架构,而是智能的“认知解剖学”。大脑是一个通过神经动力学,并基于记忆、因果和动机,形成知识系统并随时间不断演化的系统。这些机制赋予智能以连续性、可解释性和方向感。科学发现的本质是推演未来,这一观点认为,只有具备时间结构的智能才能在分布外保持有效。
四、大脑之镜:时间结构分析
那么,所谓“大脑的时间结构”究竟指什么?
它不是指大脑的某个具体物理区域,而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运行范式”。
当前AI的“空间结构”范式(规模路径)本质上是“瞬时的”和“静态的”,用大量空间参数去拟合世界的“快照”。而大脑的“时间结构”范式本质上是“连续的”和“动态的”,其存在的目的是管理和预测时间流中的信息。
要管理时间流中的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五种核心能力,这五种能力共同构成了“时间结构”的完整闭环:
这五种能力不是五个平行方向,而是智能的连续、活跃闭环——一个能随时间自我进化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大脑的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
五、时间结构:年轻人的切入点
正因为规模路径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才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它的天花板:仅靠堆积数据和算力,无法突破通向真正理解和发现的障碍。这是结构主义思维回归的最佳时机。我们正站在这个历史转折点。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显卡,而是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想象力。这需要跨学科思维:神经科学、信息论、物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融合。这正是年轻人的优势。
我们已经为这些年轻人做好了准备:
我们相信:规模是巨人的道路,时间结构是年轻人的机会。巨人用算力推动边界,年轻人用结构重新定义智能:
那就是一种不会重复既有知识,而是能提出自己假说、验证世界并修正自身理解的智能——这就是能“发现”的智能。
                    上一篇:湖北AI产业抢镜全国赛道
                
下一篇:AI家电,让你的家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