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过为数不多的几个古偶里,竟大都有一个同样的设定:
以女主做男主的侍女为故事的开始。
如唐嫣的《念无双》是做侍女接近男主,王影璐的《献鱼》也是做侍女接近男主,到了最近这部《入青云》,女主卢昱晓依旧是以侍女的身份接近男主。
侍女设定是古偶的万能模板吗还是怎么着?
说回《入青云》。
看了几集,说难看不至于,但也绝谈不上优良,整体处在一个中不溜的下饭剧水平。
主观上,演员的粉丝们可能会很喜欢,路人观众就见仁见智了。
客观上,不足之处要远多过可称道的地方。
拿第一集一个很重要的情节举例。
女主的设定是女扮男装为家族作战,从13岁起,在擂台上生死搏杀,连胜七年。
这一次输了。
输了就输了,剧集并未对此多做刻画。
一个自小到大没输过一次的天之骄子,连胜七年啊,这突然的失败对她该是一个怎样的巨大且沉痛的打击?
如此绝佳的一个深入角色内心,让观众走近人物的契机,可《入青云》愣是直接就过了,故事迅速转入女主跑男主那去了。
看到这就该明白,这剧的上限高不了。
再一个,女主打小就女扮男装,整整二十年,可恢复女儿身后,瞧不出半点过去该有的“男性”影子。
哪怕就来上一个跑龙套的,说一句此前二十年的“他”在大众视角里,根本就是个娘娘腔,也会合理不少。可显然,剧集忽略了这些细节,再次印证了《入青云》的粗糙,以及上限的不高。
等接着看下去,我发现了《入青云》与别的古偶不一样的地方。即,“黄文”属性。
旁的古偶,男女主有个肢体接触都得悸动半天,抱一下亲个嘴更会被视为故事的重要节点。
《入青云》不一样。
连刷四集,每集都有或勾引,或亲昵,或床榻的戏份。男女主在一起的私密情节,甚至要多过正常交流,简直成了情欲的通货膨胀
以至于让我一度认为,这根本不是正常戏该有的节奏,这就是黄文!!
正常的作品,对这方面是一定有节制的,惊鸿一瞥才会百媚生,满目皆春便不是春啊。
就这点来说,《入青云》落了下乘。
再来聊聊它的故事性,走的是互相救赎的老套路。
男主从底层爬上来,要为师报仇。女主从巅峰跌落,要拿回一切。
两人联手,做大做强,共创辉煌。
这块有一点做的相当不错,让我稍稍惊喜了一下。
女主接近男主的原因是,两人在战斗中女主中了毒,所以落败。她认为是男主动的手脚,且调查后发现,这毒一年之内不解就会发作。一来,让两人接近有了一个合理的动机。二来,限制了一个时间,可以增加紧迫感。
惊讶的是,女主无意间发现这毒竟然不是男主下的。
相当不错的剧情转折。就这一个设定,就足以让故事的可看度,大大增加。
不仅让女主的敌人,有了无限可能。可能来自敌对暗害,也可能来自内部攻讦。
而且让男女主之间消除了隔阂,为日后的生情做铺垫。
可这么一来,女主不就失去了继续待在男主身边的理由吗?要去找真正的敌人,找真正的解药啊。
编剧再次发威。男主的灵府内可能藏有解药,而要进入男主的灵府,设定是,二人得成婚。
好家伙,先婚后爱是吧?
看到这里,我便停下了继续往下探索的步伐。招不在新,有用就行。先婚后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戏码,总归是有道理的。后面的剧情,应该不会太难看。
最后,聊聊《入青云》的另一个特点。本来想将其归类为缺点的,但想了想,还是说特点吧。
因为这不是《入青云》一部剧的特点,而是一类剧的特点。
我愿将其称为“宝宝剧”。
即,几乎每一处情节,都有解说。比如女主要做的事,会通过女主的心理活动,明明白白向观众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就像是为宝宝喂饭一般只管张口就行。观众都不必思考,不用费神,只管看就好。
对看剧要求严格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这样拍太白开水,有点无脑,看不起观众的智商。
什么都让导演解说了,观众还瞧个什么劲儿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持这样的看法,相当不认可这种拍法。
直到某一天,看完悬疑电影《因果报应》去某瓣标记时,看到长评区排在高赞前两篇的分别是“剧情按时间梳理”和“关于影片的真实时间顺序、叙事诡计的运用及相关细节梳理”。
彼时,一股巨大的震惊与唏嘘冲击了我。
原来,当一群人在讨论主体深度、编剧巧思、演员演技的时候,还存在着另一群人,连电影最基本的故事内容都得靠看着别人梳理才能看得懂。
那一刻,世界的参差,人类的差距,明明白白跃然于屏幕之上。
是真的有一部分人,得靠着这种“喂饭”的形式,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真谛。
所以,当再看到《入青云》这种宝宝剧的拍法时,我不再将其归类为缺点,而是特点,确保观众在无需动脑的状态下获得最直接的感官满足。
对于这类作品,我们不必过于苛责,毕竟市场需要不同层次的消费品。
只是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明白,自己花费时间消费的,究竟是能回味许久的佳酿,还是便利店小甜水。
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
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上一篇:如何拍好《沉默的荣耀》那些暗潮汹涌?导演杨亚洲这样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