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治理AI,治理谣言平台不妨多些“魔法”| 新京报评论
创始人
2025-09-18 06:53:12
0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谣言制造的门槛被显著降低了。图/IC photo

“快跑,周杰伦演唱会海沧隧道着火了!”“厦门海沧隧道严重事故,周杰伦演唱会!”不仅有配文,还有人群四散而逃的视频,看到这条蹭明星演唱会热度编造险情的网络谣言,你会信以为真吗?

近日,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网民张某为博取关注,在社交平台发布不实帖文,目前,公安机关依法对张某处以行政拘留。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成为一大难题。如张某般为博眼球、蹭流量,不惜故意发布虚假消息、造谣生事的人不时出现。

而且,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谣言制造的门槛被显著降低了,AI换脸等技术手段让谣言更具迷惑性,更能“以假乱真”。当技术能轻易制造“有图有真相”的谎言,信息的真实性由此变得扑朔迷离。网络谣言治理,正成为全行业、全社会需要应对的挑战。

需看到,谣言已从之前的口口相传,到如今利用社交平台的转发、点赞、评论,短时间内实现裂变传播,覆盖了大量用户。而且,一些情绪化、猎奇性内容,很可能加剧谣言的扩散。

由此可以发现,网络谣言的产生其实并非只是谣言由线下搬到了线上,其屡禁不止的背后,是谣言本身充分利用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升级,愈发泛滥。

对此,处在治理最前线的平台方要拿出“方法论”,尤其需要秉持技术主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对不实信息治理。

近期,抖音平台便尝试“以AI治理AI”,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提升对谣言的识别、研判与处置能力。

一方面,平台利用大模型的语义理解与模式识别能力,对海量信息进行实时分析与风险评估,大幅提升了谣言识别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这种“AI+内容治理”的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平台的自我净化能力,也为构建可信的网络信息生态提供了技术支撑。

更重要的是,有了大模型技术的加持,平台对谣言的治理,就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不仅改变了依靠外部反馈发现谣言的治理路径,也将单例谣言的发现和处置时效从以“天”为单位缩短至以“小时”为单位,让“发现即管控”更为精准、高效。

其实,对谣言的治理本身也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因此,让社会治理中“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转化为平台防范、治理谣言的具体办法,不失为平台“用AI治理AI”逻辑下的一种技术努力方向。

在这方面,抖音推出的“AI抖音求真”功能,为用户提供了“遇事不明、一键查证”的便捷工具。用户在浏览一些易产生误解的内容和搜索谣言相关信息时,均可通过“求真卡”获知事件完整信息及辟谣内容。

这种主动干预与信息引导机制,为用户打造了一道“认知防线”,有助于提升公众的谣言识别能力,有效降低了谣言传播的风险,也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性互动。

我们乐见平台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主动承担内容治理责任,用AI手段应对AI带来的挑战。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谣言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平台一己之力恐难以根治。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造谣成本低,而谣言的查证过程往往需要大量人力、时间与专业资源投入。

而且,就传播速度而言,辟谣信息常常滞后于谣言本身,难以实现“同步澄清”。再者,谣言往往迎合公众猎奇心理,利用“先入为主”的传播规律占据认知高地,即便事后辟谣,恐怕也难以完全消除其负面影响。

因此,治理网络谣言,就不能全依靠单一平台发力,还需构建更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比如,媒体发挥权威信息源作用,专业机构加强科普与事实核查,每一位受众都能有意识地提升媒介素养,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如此,就可以形成平台、机构、公众协同发力的治理合力,从而真正构筑起抵御谣言的“防火墙”,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安全、更健康。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仓山浦上工业园区鼓楼园、台江园... 被征收企业代表抽取安置厂房选房顺序号。通讯员 林玮东 摄 17日,仓山浦上工业园区鼓楼园、台江园二...
最新或2023(历届)广东高考... 试卷类型:B最新或2023(历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 文本试卷共8页,2...
最新或2023(历届)广东高考...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最新或2023(历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英 语本试...
最新或2023(历届)广东高考... 根据《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
最新或2023(历届)广东高考... 为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管理,保障高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维护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