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大学生用AI架起“银龄数字桥” 不能让老人成为“数字孤岛”
创始人
2025-09-08 07:16:12
0

“我屋里的水龙头又在滴水了,能不能帮我报个修?”不久前的一天,在武汉市洪山区左岭街道五岭社区活动室里,71岁的张秀丽对着手机用武汉话说。

几分钟后,手机传来回复:“收到。维修师傅预计下午3点钟到您家。”张秀丽的眉头舒展开来。

而就在半年前,燃气灶打不着,只会让张秀丽“干着急”。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从过去“有事找村委会”的乡村生活,到如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的治理模式,生活场景的转变一度让张秀丽有些无所适从,遇到问题只能去社区办公室咨询。

而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计科先锋”实践团开发的“智扶银龄”智慧社区系统,成了张秀丽的“贴心帮手”:只需对着手机说出问题,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转发给对应部门;即便遇到无法识别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在后台联系相关部门解决。

这份便利的背后,是一群大学生持续两年的探索。

2023年4月,“计科先锋”师生团队第一次走进五岭社区。眼前,不少老人坐着马扎在楼下晒太阳,他们大多是回迁村民,从熟悉的平房到陌生的高楼,从热闹的村口到冷清的楼道,老人们的生活轨迹“来了个大拐弯”。

团队负责人刘轩豪回忆道,62岁的李建国习惯每天在小区锻炼,但公共扭腰器底座松动,使用时很不安全,老人想报修却不知道找谁——这些健身器材是政府民生工程配的,该找社区还是负责日常维护的物业?

为了摸清老人们的需求,2023年4月到11月,团队课余走访了武汉市45个回迁社区,发放问卷4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37份,开展深度访谈931次。调研结果显示:他们的困扰不是物资匮乏,而是“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找谁”。

团队决定,开发一套社区智能服务系统:老人只需用语音描述困难,系统便能识别问题类型,并经社区联系责任部门解决。

开发系统并不容易。“啥子东西坏了,搞不清白(清楚)”“把那个……那个东西修一下”……老人们的表达或夹杂方言、或含糊不清。如何让冰冷的机器听懂求助,成为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们不是要让老人适应技术,而是要让技术适应老人。”团队带着录音设备到社区开始了方言收集之旅。“有位王奶奶特别有趣,把电梯叫‘铁盒子’,把手机叫‘小电视’。”团队成员程连彤笑着回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AI听懂这些别样的表达”。

3个月里,团队收集了1万余条语音样本,涵盖武汉话、河南话等多种方言。为提高识别准确率,团队引入自主研发的“因果推理”技术,“就是教会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比如老人说‘那个东西又坏了’,普通系统只能识别这句话,但我们的系统还能结合老人之前的求助记录,判断出可能是水龙头、灯泡或是其他设备出了问题。”程连彤解释。

2024年春天,第一版系统在社区测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方言识别准确率只有40%,老人们直言“这个机器听不懂人话”。

挫折没有击退这群年轻人,他们一遍遍优化算法。团队成员金汤悦记得,一次为测试系统对武汉话“么斯(什么)”的识别,她在社区重复说了200多遍,旁边的老人都忍不住笑了——“姑娘,你这是要把机器教成武汉伢啊”。

经过多次迭代,系统的方言识别准确率终于提升到85%,事件识别准确率达到95%。最终成型的“智扶银龄”系统,构建了AI驱动的协同治理生态。

刘轩豪讲解说,居民使用端采用了多模态情感理解技术,老人可用方言讲出问题,系统智能识别,并提供个性化问答服务;社区管理端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根据问题归属和紧急程度,协调物业、业委会等多方主体,通过智能工单算法生成最优分派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2024年10月,优化后的系统拟在社区推广。但新挑战来了——不少老人不愿尝试,担心“学不会、不好使”。

团队决定用“笨”但有效的方法:一对一教学。

每逢周末,团队成员便分散到社区里,一边讲着“有事不用跑,对着手机说就好”的自制顺口溜,一边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系统。从“长按说话”到“查看处理进度”,如果有老人不熟悉步骤,就一遍遍演示。

团队还把使用指南印在小卡片上,方便老人携带、查看;联系社区在放露天电影时,插播系统使用教程。

70岁的刘英最初对这个系统半信半疑。直到两个月前,楼下的晾衣架生锈断裂,她晾晒的床单掉到了地上。刘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对着手机说:“楼下那个晾衣服的架子断了,搞不清楚找哪个管。”第二天上午,维修师傅就处理好了,刘英“蛮惊喜”。

此后,刘英在社区成了义务“推广员”,逢人就说:“这些大学生娃娃真不错,不收一分钱,还这么耐心。这个系统确实好用,我现在修东西都靠它!”

好消息不断。经过持续打磨,团队自主研发的多模态智能应答、智能资源调度算法等3项核心技术,相继被国际智能计算会议ICIC、国际神经网络联合会议IJCNN以及《Applied Sciences》(《应用科学》)期刊录用。团队依托项目撰写的咨政报告,获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采纳,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实证基础。

团队指导教师王太茂介绍,团队正开发4.0版本系统,以期将服务从“解决问题”延伸到“丰富生活”,比如政策咨询、邻里互助、社交互动等。

“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系统成为连接老年人与智慧社区的桥梁,让越来越多的老人能在数字时代找到归属感。”团队成员阮俊杰说。

目前,这一系统已在武汉市1个社区运行、3个社区试点实施。五岭社区党支部书记邓艳群感慨道:“这个系统改变的不只是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让老人们感受到了被重视、被关爱。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该有人成为‘数字孤岛’。”

眼下,团队计划将系统推广到更多社区。“我们这代人在数字时代长大,有责任用技术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刘轩豪说。

(受访老人张秀丽、李建国、刘英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张淋迩 李锐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08日 05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期待住了!2025央视中秋晚会... “蜀道探月逐波行,玉轮出水照团圆。”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主舞台在四川德阳玄珠湖,以千年蜀道为引、皓月清...
最新或2023(历届)云浮40... “4050”工程是市政府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为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女性40岁以上、男性...
最新或2023(历届)株洲40... “4050”工程是市政府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为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女性40岁以上、男性...
最新或2023(历届)揭阳40... “4050”工程是市政府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为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女性40岁以上、男性...
最新或2023(历届)长沙40... “4050”工程是市政府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为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女性40岁以上、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