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从《生万物》读懂山东人对土地的热爱
创始人
2025-08-19 13:47:49
0

近日,在古装剧霸屏的荧屏暑期档中,关注百姓生活和土地力量的现实主义大剧《生万物》为这个暑期注入了一股清流,匠心打磨的农村题材故事点燃着观众的追剧热情。


电视剧《生万物》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荣获人民文学奖的小说《缱绻与决绝》,以20世纪初鲁南天牛庙村为背景,通过宁、封、费三大家族两代人的命运沉浮,将“土地”这一核心意象与山东人勤劳坚韧的群体性格编织成一部厚重的史诗,为观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齐鲁大地风物人情画卷。

《生万物》,万物生。于土地之上,见万物生长。

剧中人物对土地近乎虔诚的侍奉,映射出山东农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石粮”的朴素信仰。

腊月,封二就琢磨着春耕,冬天三九天的日子,冻得人直打哆嗦,他却要跑到地里“数九”;到了立春时节,封二和村里人“试春气”“打春牛”,准备开始新一年的耕种,这种感知时节变化的特殊仪式,流露出人们对于耕种的迫切之心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二月二龙抬头,村民们用草灰撒出层层套叠的圆圈,吟诵着“大仓满,小仓流”的传统民谚,在踅谷仓的活动中祝福着新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囤。

正如剧中绣绣所言,“庄户们用行动去呵护土地的每一份生机”。剧中对农耕文化的细腻描绘,如犁地、播种、施肥、收割等场景,以及“打春牛”等传统仪式和习俗的呈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泥土气息的时代,从一粒土、一滴汗中感悟土地的力量,真切地感受到了土地的力量和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从《红高粱》到《生万物》,齐鲁大地的文艺创作始终保持着对土地的深情凝望,蕴藏着山东人和土地的深情厚谊。

《生万物》中宁、封、费三大家族,无论是对祖传田产的执着守护,对荒芜之地的开垦拓荒,还是在艰难岁月里对土地法则的敬畏与遵循,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山东人对土地的深沉依恋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他们信奉“地不亏人,人不负地”的朴素真理,无论是丰收的喜悦还是歉收的苦涩,他们都与脚下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这份对土地的忠诚与守护,是齐鲁大地儿女最深沉的情感表达,也是《生万物》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所在。

土地并非自己就能“生万物”,它需要人的辛勤耕耘、精心呵护。从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到二牛抬杠,再到今天的机械化,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顺天应时,汗水耕耘”中,齐鲁大地的田地里,永远都有青青嫩苗、金黄果实。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刻在骨子里的土地情结,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愈发显现出历久弥新的价值。它不仅承载着“天道酬勤”的文化密码,更昭示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时代命题。

今年,山东夏粮单产、总产增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此外,山东培育的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海域规模化产出三文鱼,“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山东,以仅占全国6%的耕地,贡献了8%的粮食、11%的蔬菜、12%的水果,托举起充实丰盈的“齐鲁粮仓”。

《生万物》这部剧,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山东人土地情结的大门。它让我们看到,从过去到现在,土地在山东人的生活中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如同齐鲁大地上的河流,流淌不息,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山东人。

从《生万物》到万物生,这片土地永远生长着最倔强的生命——那是对脚下热土的虔诚守望,是对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创新传承,更是以科技之光重塑乡土中国的磅礴力量。在这片从不辜负耕耘者的大地上,每一粒种子的萌发都在诉说:对土地的热爱,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又最年轻的史诗。(文/李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石药集团(01093):度普利... 石药集团(01093)发布公告,本集团开发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该产品)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
南钢股份(600282.SH)... 格隆汇8月19日丨南钢股份(600282.SH)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89....
郑州 | 9月19-21日 并... (来源:并购交易师)    当前,“新国九条”引领“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
惠民:精细化预报预警 全力应对...   8月15日至18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过程累计最大降水量达91.1毫米,最大...
地方政府三忧,企业营商三盼,如...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CFIC导读◆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职能权限、政策衔接方面存在三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