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梦想
二十八年前的今天,也就是 1997 年7月28日,TVB制作又一版《天龙八部》连续剧在香港播出。在我的记忆中,没过不久,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就能看到了。
快三十年一晃而过,这套剧集却在网上论坛被人们反复提起,黄日华自带BGM的降龙十八掌更是成了一个流行梗。它当之无愧成为无数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
《天龙八部》(1997)
我重温了这部经典电视剧。这次观看不但找回了脑海深处的记忆,更因为「新技术」——弹幕的加持,获得了更新鲜和独特的体验。
目前为止,根据《天龙八部》改编的影视剧版本很多,TVB的这个1997版为何独占鳌头?
比起同是出自TVB的1982版——梁家仁、黄日华、汤镇业饰演三兄弟,这一版制作精良得多,对原著的情节改动甚少,且富有青春和时尚的气息;而与之后内地的2003版和2013版相比,它更贴近我们对「武侠剧」的历史记忆和想象,大多数角色的形象和演绎,都无悬念胜出。
说到卡司,这一版《天龙八部》的演员阵容真是有太多值得说的,不仅贴近原著形象气质,演技也纷纷开挂。
除了几个主要角色,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配角。
雪梨饰演的马夫人康敏,绝对是有史以来最为传神的一位,她把性感、邪魅、偏执和变态诠释到了极致,不论是出场时被乔峰喷了一脸血后暗自品尝的恐怖,还是后来在丐帮大会看到阿朱时的嫉妒,都被她从眼眉之间准确的传达出来。
马夫人康敏
刘玉翠饰演的阿紫,虽外形不够美,但她的灵动和毒辣被公认为是最好的阿紫,至今无人超越。
阿紫
秦煌饰演的岳老三也是亮点,他不光外在形象上憨态可掬,与段誉的师徒搭配也为全局增加了许多有趣生动的部分。
岳老三
而陈安莹饰演的天山童姥也是所有版本里最好的,即使是出演童姥十五、六岁的样子,也能将其九十多岁的风骨表现出来。
天山童姥
值得一提的是李若彤,在剧中她分饰两角,把王夫人阿萝的毒辣无情,和王语嫣的温柔聪明区分得十分明显。
王夫人阿萝
王语嫣
其他即使是戏份不多的配角,如大理四大护卫、灵鹫宫梅兰竹菊四婢、慕容家的风波恶和包不同等等,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我后来阅读小说时,眼前就自动浮现这些演员塑造的形象。
《天龙八部》包含大量出场不多的女性配角,段正淳的一大批情人如阮星竹、秦红棉、甘宝宝、刀白凤,段誉的一大批姐姐妹妹如钟灵、木婉清、阿朱,还有阿碧、梦姑等,各个性格鲜明,颜值又高,在剧中穿插出现,十分养眼。
钟灵
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编,本文无意去细究电视剧与原著的详细区别,或在不同版本之间进行严格的比较,只在大的方面去分析97版《天龙八部》在风格和人物形象上的把握。
《天龙八部》是一出悲剧,其中不乏残忍的情节描写,而电视剧面向家庭观众,须得尽量去消解这种残忍,所以编剧选择把重点放在「仁爱」两个字上。
在原小说中,贯穿全书、穿针引线的第一男主角其实是段誉,但在这个版本的电视剧中,乔峰的地位被强化了,成为更突出的第一男主角。
饰演者黄日华此前最深入人心的荧屏形象是1983版《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之所以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大概是因为他本人和郭靖正直、憨厚的形象最为贴合。
在这之前,黄日华还在1982版的《天龙八部》中饰演虚竹,如果算上他在TVB如《义不容情》之类的时装戏,他的戏路主要集中在沉稳朴实、宽厚仁爱的角色,这其实和乔峰的神采飞扬、豪气干云是有区别的。
《射雕英雄传》(1983)
这一点我们和内地2003版胡军的表现对比,便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胡军高大威猛、直率莽撞、冲动易怒的感觉其实更像乔峰,但也正是这样的「更像」让乔峰的悲剧可能显得没那么有力。
《天龙八部》(2003)
黄日华诠释的乔峰少了一些莽气,多了一份仁爱之情,他在帮派、仇恨、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中纠结辗转,他的为人处世处处以「义」字当先,想事事处理好,却受到命运的捉弄受世人唾弃。
他有英雄气概,但不是拼命反抗命运的暴虐的英雄,而是隐忍受伤的英雄,在这部剧集中,乔峰可能集中了所有悲剧的精华,在几个段落中将悲情渲染到了极致。
乔峰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作为武功一等一的英雄,他既没办法选择自己的民族和身世,也没办法解决宋辽矛盾,甚至因为误会亲手杀死自己最爱的阿朱,最终饮恨自尽。所以在这一版乔峰身上,你最能感受到宿命论的那种悲观基调,即一个天大的好人却得到了最坏的结果。
除过乔峰,段誉和虚竹身上也无不体现着「命运」的诡异踪迹。段誉的角色也在原著基础上有些更改,剧中陈浩民饰演的形象变得更加专一,更加痴情,更加迂腐,从看见王语嫣第一眼便独爱她一人,对观众来说是提升了这一角色的好感度。
王语嫣与段誉
「身世之谜」也在这两个角色身上有所涉及,在段正淳平生最爱的五位女子相继被杀的一场,段誉的身世得以揭晓,在短时间内,他经历了得知王语嫣是自己的妹妹、又得知段正淳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又面对段正淳和刀白凤的去世,可谓尝尽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人唏嘘。
段誉
而虚竹,则是典型的被命运推动的角色,无论是解了玲珑棋局得到无崖子毕生功力真传,还是陆续破杀戒、酒戒、色戒,当上灵鹫宫尊主和西夏驸马都与他的本意不符,这一角色身上体现出仁爱之人命中注定会得到奖赏的某种因果论。
虚竹(左)
当然,樊少皇对于虚竹的塑造也非常成功,尤其其本人有功夫素养,增加了动作戏的看点。
如果说乔峰是命运悲剧,那么再看此剧时深觉慕容复的人生是满满的性格悲剧,他不仅背负着光复大燕的重大使命,更因为幼年丧丧父而形成了孤傲、自负、未达到目的不顾一切,无法承受失败的性格缺陷。
剧中,当其父慕容博已经看破一切,皈依佛门时,他还是放不下心中的骄傲和自负,以至于做出极端的举动,最终其悲剧也是由自己性格所导致。当然,慕容复不属于正面的角色,但在本剧中却是性格极为突出有特点的角色,张国强饰演的这版也绝对是经典,重温时发现他演得实在太好。
慕容复(中)
尤其是有一处情节,段誉乔装成慕容复,这个假慕容复也由张国强演,他能准确传达出真段誉的言行举止特征。
除了慕容复这一痴迷光复大业的人物之外,本剧中的另一个「武痴」鸠摩智也非常有趣,他应该是全剧唯一一个一心只为求学的人物,也唯独在其身上你能体会到那种单纯的痴迷。
鸠摩智
除过命运和悲剧这两大话题,本剧还放大了《天龙八部》中的一个核心命题,那便是孽情。
全剧几乎以孽情串联,康敏向乔峰求爱不得,于是设计扰乱丐帮秩序,揭示出乔峰的身世之谜;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为了争夺无崖子的爱,一直争夺打斗到九十多岁,临死之前才知道无崖子爱的是师妹齐御风;游坦之因为迷恋阿紫,甘愿为其试毒,为其挖去双眼,而阿紫因为迷恋乔峰而与其一起坠下山崖;段正淳的几位情人,虽然互相争风吃醋,但都愿意为其死去,在死前纷纷保留二人最美好的回忆;就连赵钱孙和谭公、谭婆也是绵延了几十年的三角恋情……
如果说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过一个情字,那剧中的这些爱情悲剧,都是因为用情太深,痴迷过度,电视剧抓住这一点来做文章,足够达到渲染情绪,引发共鸣的目的了。
正如之前所说,97版《天龙八部》全剧节奏非常紧凑,编剧很好的抓住了关键情节点,营造了如丐帮大会、聚贤庄大战、玲珑棋局、少林寺英雄大会、段正淳之死等重场戏,让多组人物悉数登场,体现出编导们出色的群像塑造能力。
这些情节点和重场戏在整个剧集中出现的位置也恰到好处,为全剧营造出多个高潮。当然,97版《天龙八部》是建立在TVB丰富的武侠剧制作经验基础之上的,导演李添胜此前拍过94年张智霖版本的《射雕英雄传》、95年古天乐、李若彤版本的《神雕侠侣》、96年吕颂贤版本的《笑傲江湖》,之后拍过98年陈小春版本的《鹿鼎记》、99年黄日华版本的《雪山飞狐》,在叙事和影像风格上,这些剧都是典型的「TVB武侠剧美学」。
在《天龙八部》中,有大量的变焦镜头和虚焦的处理,让观众一眼识别出来需要关注的点,虽然现在看了这种风格有一些假,但放在「TVB武侠剧美学」这个框架下,却是极其合适的。
我还没说到这个版本中大量脍炙人口的插曲,尤其是周华健的那首《难念的经》。综合起来,它的音乐成就,可以和82版《天龙》、83版《射雕》、94台视版《倚天》并称为武侠影视歌曲的四座高峰。
和电影不一样,电视剧在技术上极易被后世更替,因此所谓的经典更难于经得起时间流逝的考验。很多曾经让人津津乐道的老电视剧再看都不忍卒睹,但97版《天龙八部》始终是例外,它的很多地方超越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