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女儿经常觉得自己不重要、什么都做不好,父母就要警惕“廉价感”在孩子身上生根——自卑、讨好型人格、压抑自我、迎合他人。
这种心态会让孩子习惯性否定自己,哪怕她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你家女儿是不是特别乖巧懂事,很怕给别人添麻烦?
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总是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先迎合别人的想法。
别人的一点评价就容易让她陷入自我怀疑......
而孩子身上的这些“小苗头”特别容易被忽视,很多家长只要孩子听话不惹事就行。
看不见孩子极低的自我评价和一次次妥协内心的煎熬。
现在,越来越多“乖巧懂事”的女孩在进入初中后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看似“乖巧”或“懂事”的行为背后,可能是未来形成“廉价感”的关键——不认可自己,容易内耗,容易被别人PUA。
想要孩子摆脱“廉价感”,强迫、说教不管用,不妨试试从这5方面下手。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廉价感”在消失,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在不断提高。
很多父母总是习惯性的打压孩子,觉得孩子夸多了,容易骄傲翘辫子。
但如果孩子从父母嘴里只能听到打压的词汇,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就是“我很差”、“我不行”,“廉价感”甩都甩不掉。
这句话的核心是:父母嘴里孩子的“高光”时刻越多,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越强。
父母给予孩子的评价一定是中肯的,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基于事实,就事论事。
该批评的时候批评,该表扬的时候也不要吝啬。
这样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
夸孩子的一个万能公式牢牢记住:
夸具体行为+上升品质+表达期待!
比如:宝宝今天自己主动起床,不用妈妈来催促了,真是越来越独立了。
孩子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有一个好的自我价值感。
一个女孩让人觉得“廉价”,从她不会说“不”开始。
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常常习惯牺牲自己,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会没有朋友,会失去爱情。
这句话的核心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孩子越小的时候,和父母分享的欲望越强烈。
如果父母总是习惯冷嘲热讽、打击和否定,孩子会慢慢失去表达的信心。
所以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需求,不管是否正确合理,父母都要认真倾听,让她知道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是能被看见的。
同时,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
“我听到你的想法了,谢谢你愿意告诉我你的想法”。
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的想法,让孩子知道情绪和想法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而不是沉默逃避。
没主见的孩子“廉价感”如影随形。
她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容易人云亦云,也更容易被他人影响或裹挟。
遇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做任何事情都习惯询问别人的意见。
这句话的核心是:相信并发展孩子的判断力,给予孩子选择权。
独立思考有主见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
不要急着给出孩子正确答案,也别着急安排“绝对正确”的路。
而是给孩子赋权,多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
出门前,让孩子自己选衣服:
看书时,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个故事:
给孩子零花钱,让她自己决定怎么用
……
父母放手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在给孩子赋能。
鼓励孩子自己去做选择,不用纠结孩子的选择是否是最优的。
更多是做出判断,做出选择,明白自己心中真的需求的过程。
告诉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非常重要。”
假若自己的人生总是被别人选择,那有什么意思呢?
有分寸感的孩子,人际关系会更好。
一个真正自信、没有“廉价感”的女孩,既能明白自己心中所想,也能理解和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声音。
这句话的核心是:换位思考,求同存异。
世界是多维的,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应对办法。
我们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耐心倾听别人的想法也非常重要。
总是打断别人说话、或者开一些不合时宜的玩笑让人难堪,这样的人很难让别人有好感。
好的分寸感,换位思考的能力会让孩子更好地与人互动,让人觉得很愿意沟通。
“廉价感”常常伴随着低情绪和低价值,觉得“自己存在没有意义”。
需要是内在驱动力,被需要是外在驱动力。
当被人需要时,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生出帮助他人,探索世界的行为,产生满足感。
这句话的核心是:建立自信和价值感。
当孩子想要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同意她的帮助,即使她可能会“帮倒忙”,但帮助他人的过程能让孩子能力得到增强,内心获得满足感。
我们也要像孩子表达,我需要你帮助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很重要的存在。
说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他看到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长期“被需要”的女孩,会自信、热心肠和独立。
孩子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不把女儿培养成【优秀的绵羊】,温顺但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是要让她拥有健康的自我价值感,知道自己是需要被尊重的、相信通过努力是有能力面对世界的。
只有内心丰盈、自信独立的女孩,才能去掉身上的“廉价感”,在未来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