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小米SU7事件之后,近期颇为低调的雷军在5 月15 日晚抛出一个大消息,在微博宣布「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名字叫 玄戒O1,即将在5月下旬发布」。
对小米芯片的问世,人民网评论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勇挑重担、勇闯新路。只要坚定实干,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要奋起直追,后来者永远有机会。
据业内透露,这将是一款完全由小米自行设计研发的芯片,基于台积电N4P制程工艺打造与AMR指令集和公版架构,采用比较传统的八核三丛集的设计,性能差不多对标A16或者与骁龙8 Gen1,用4nm能做到同制程苹果A16的能力,小米芯片已经超出预期。
根据数码闲聊站的透露,这次的玄戒O1也填补了国内5nm以内先进设计的经验空白。
越先进的工艺,封装芯片结构设计和热设计就更难,投入也更大,烧钱更多,没有战略定力坚持不下来。
小米为何能造手机SoC芯片?是什么原因促使小米造芯,带来的影响会是什么?
小米造芯之路要回到2014年10月,彼时松果电子成立,2017年,小米第一款Soc澎湃S1在亮相后,随即整个公司在业务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自研Soc芯片项目一度停滞,业内更传出流片多次失败、松果解散重组等等流言。
不过在随后的8年当中,小米并没有放弃自研芯片,调整过来的小米从小芯片做起,陆陆续续推出了澎湃C、P、G、T这四类小芯片,而自研Soc项目则是转为内部迭代的模式继续保持研发。如今2025年,小米的自研Soc也终于到了“重新亮相”的时刻。
小米能造芯要回到国内芯片市场的大背景来看,麒麟9000s横空出世意味着自主先进制程已经跑通,中国芯片产业链的进度,比预想中要快,要走得远,无形之中为国内所有芯片设计提供了后盾。在去年华为Mate70发布之后,就表示已100%实现了芯片国产化的问题,这背后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国内芯片产业链已经成熟而且已经自主化,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基础(人才积累、社会支持度等)相比过往要好很多,玄戒组建团队的难度有所下降。
而且现如今Arm IP和工具链已经比较成熟,旗舰级AP的研发难度也有所下降,最麻烦的基带可以选择外购。
从小米自身来看,我们知道,小米如今已经是体量较为庞大、业务较为多元化的大公司,资金和人力、技术团队明显超越澎湃S1时期。
而小米造芯也有现实需求,它自家有手机,旗舰级芯片出货量有一定保障;尤其是小米su7一年卖了20多万辆,对玄戒的芯片研发是重大利好。旗舰级SoC芯片改一改满足车规,往往能充当车机芯片,NPU改改应该也能充当算力芯片。玄戒的芯片能在移动端和车端复用,不仅能进一步摊平研发成本,还能撬动更庞大的产业链获取更多利润。
最关键的是,小米需要一款SoC芯片来打破外界对于小米公司的认知,即小米是一家技术型公司,不是一家组装公司。
小米也将从此成为苹果、三星、华为后,全球唯四,国产唯二拥有核心自研芯片的手机品牌,正式跻身T0级科技品牌。
小米芯片问世之后,对国内手机产业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今华为小米都有了自主Soc芯片,而那些尚在依赖高通供货的手机品牌无疑会在品牌溢价上被压一头。
从国内芯片产业发展来看,芯片产业光靠一家厂商不行,当年日本靠尼康、索尼等公司把美国芯片产业打的很痛,靠的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批企业。华为开了个头,小米跟上,会带动上下游芯片供应链的发展,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玩法突破与生态壮大。
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内,或是各大厂商手机芯片百花齐放的局面。 小米芯片问世之后,荣耀,OPPO等公司可能会跟上,去年9月就有消息称,荣耀在上海成立的芯片公司,把注册资本从1亿人民币增至9.4亿人民币。当时有爆料称,荣耀很快也将拿出自己的芯片。
而OPPO也在去年传出重启芯片设计业务,并已在招揽前哲库科技员工回归,当时OPPO方面的回应是“对此不予评论”。按照国内一些企业对外话术来看,如果没有,就会对此进行明确的否定,而不予置评,那么意味着要么在考虑做,要么大概率已经在推进了。
从麒麟芯片回归之后,华为手机出货量就在猛涨,苹果,小米OV压力都很大。TechInsights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一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增长。2025年Q1重返国内第一。
小米OPPO们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自研芯片,进军高端市场,将变得更难,因为自研芯片的加持,大家对华为在高端市场的认可已经远超其他几家,其他几家的品牌溢价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被华为压制。
如今小米芯片即将问世,这是一个转机信号,国内芯片硬件生态已经可以足够支撑他们制造各个环节了。从未来发展走势来看,国内可能会形成独立的全产业芯片供应链,当前一些国外科技公司已经正在低调改变并适应这种模式,每个芯片都要有双供应商,走两套供应链的模式,一套适配欧美,一套适配中国。
未来芯片设计能力很可能是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标配与入场券,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加持,那么在高端市场难有话语权,或处处受限被压制。
只不过,当前小米自研芯片,或因此影响到高通的出货,在海外市场也可能面临制裁方面的压力,不过,小米既然走出这一步,可能也已考虑到了这层风险。
根据业内透露的小道消息是,小米流片了不止一款,台积电N4x和N3e应该各有一款,双方默契是N-2模式(即始终落后最先进制程两代),这种方式理论上威胁不到美国的核心产业,而且台积电和美国也要赚钱,算是某种潜规则。消费端麒麟芯片的量产和迭代,已摆明了自主产线的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美国若再继续扩大打击面,结果也只是把所有人都逼到自主产线那一边。因此,被制裁的风险也比较小。
当然了,在这个科技被卡脖子的时代,凡是敢于在核心技术上自研突围的中国公司,都是有追求的,尤其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都要有对应的自研芯片才能真正实现全智能IoT。
这不仅对小米很关键,对国家的制造业也很关键,从人民网对米SOC发的社论就能看出,在当今复杂国际形势下,国家非常乐见重资入场干先进制造业,不管是造车还是造芯。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芯片的问世,也给荣耀OV等大厂施加了压力,它们的自研芯片可能也会加速推进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