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文图
“小寒育苗立春栽,清明开花立夏卖;绿色生产无公害,每亩收入超万块。”这是夏邑县当地流传的一段关于西瓜产业的顺口溜。
被誉为“中国西瓜之乡”的夏邑县,目前18万亩西瓜已集中上市,预计总产量达65万吨,产值21亿元以上。“夏邑西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西瓜产业已成为当地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村民致富的“甜蜜事业”。
种瓜“种”出好“钱”景
5月13日,在夏邑县太平镇黄楼村西瓜种植基地,大棚内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藏在翠绿叶蔓间,一派丰收景象。
“我种了150多亩的西瓜,主要品种是早佳8424、美都、711,3月底卖的早熟瓜1斤三四块钱,现在成熟的美都西瓜1斤两块多,1亩地净挣一两万元。”瓜农董卫兵说。
离开太平镇,记者来到北岭镇仇庄村西瓜新品种品鉴现场,10多个品种的西瓜各具特色,其中“中彩4号”西瓜最吸引人,绿皮黄瓤,吃起来特甜。
“夏邑西瓜的起源地和核心种植区就是北岭镇,全镇种植西瓜3.5万亩,年收益4亿元以上。”北岭镇党委书记祝振志说,“镇里专门组建了验瓜师队伍,配备到各西瓜交易点,个头不标准、甜度不够的瓜不能进入市场。”
为便于交易,夏邑县设置了大大小小的西瓜交易市场(点)130余个,全县有西瓜经纪人200多人、职业验瓜师150多人。
每到西瓜上市季,全国各地客商纷纷来到夏邑。来自河北保定的西瓜收购商耿志国已在夏邑住了一个多月,他说:“夏邑西瓜皮薄、无籽、甜度高,关键是收购环境好,政府监管严格,我们收得放心。”
除客商来夏邑直接收购外,当地瓜农还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或订单销售。
“我们是订单销售,订单已经排到5月底了。现在每天智能分拣15万至20万斤西瓜,给京东生鲜、河马生鲜供货,部分发往长沙、武汉、北京等地。”北岭镇富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坤说。
目前,夏邑县有西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多家,种植大户800余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有130多个直销点。从种到收,全县西瓜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
科技赋能 打响品牌
夏邑西瓜为什么能够“走俏”全国?
“夏邑是长寿之乡,水土富含硒和锶,这是我们的天然优势。”夏邑县委书记闫长安说,“我们坚持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就是要让夏邑西瓜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夏邑县地处黄河故道,拥有含沙富硒的特殊土壤,是全国闻名的西瓜之乡、长寿之乡。近年来,夏邑县始终把西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成立西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包乡、技术人员包村的责任制。从土地流转到技术指导,从政策扶持到市场对接,政府全程保驾护航。
同时,该县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在各乡镇建立农技推广区域站,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蹲点到西瓜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户指导生产、把控质量,有力推动了西瓜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
“夏邑西瓜的优势,一是富硒富锶黄河淤积泥沙地,是西瓜种植的最好土壤;二是瓜农多是年轻人,接受新技术能力强,全县普遍使用‘三棚四膜’栽培技术和数字化管控,科技赋能作用明显。”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西瓜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文革说。
此外,为持续壮大西瓜产业规模和扩大品牌影响力,自2018年起,夏邑县已连续举办6届中国(夏邑)西瓜文化节。“夏邑西瓜”品牌价值已达25.53亿元。
如今,夏邑西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夏邑西瓜”已成为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