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就是每个人都会犯错。
不过,犯错归犯错,可这倒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把很多人聚集到一起,共同为某件事出谋划策,那这件事出错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家的运作。
但是,降低不代表没有错误,有时候还是会和决策者们不期而遇,并且通常还会造成比一个人做决定时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比如说是苏联留学生引进政策。
当时苏联花大价钱引进了一大批非洲留学生,为此甚至还专门给他们建了一所学校,发放了高额的助学补贴,为的就是让他们学成以后回去建设祖国。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留学生在苏联享受着如此优渥的生活,平常却根本就不好好学习,每天不是打架就是猎艳,祸害了无数苏联女郎,行事极为张狂。
行事张狂的非洲留学生
根据历史记载,苏联实行“引进非洲留学生”的政策之后没多久,这些来自非洲的国际留学生们享受的待遇就出现了“史诗级”的提高。
就拿学习这方面来说,苏联为了改善非洲留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专门给他们盖了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黑人可以组成属于自己的学生会,拥有私密性良好,不受打扰的独立宿舍,甚至就连被称之为苏联大学生必修课思想政治都为他们做出了让步。
还不止如此,苏联方面还向非洲各国许下承诺,只要有非洲人愿意来苏联留学,那他们除了能得到以上那些优待之外,还能享受免除学费生活费、报销路费,以及每个月90卢布的助学金等超多福利。
当然,这么说可能还是有人没什么概念,但实际上,当时的苏联工人辛辛苦苦干一个月可能都挣不来这90元,至于苏联本国大学生的补贴则更是不必多言。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非洲留学生却并未因此就潜心学习,专门为他们兴建的国际大学更是从来都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在助学补贴的支持下,这些原本饱受歧视非洲的留学生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穿着名贵的西装,戴着昂贵的手表,整天不是在酒吧歌厅吹牛,就是在大街小巷猎艳,有的时候,一个黑人甚至能同时交5个苏联女朋友。
不得不说,如果仅从生活质量来看,这些非洲留学生过得甚至比苏联本地的富二代还好,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外来者瞧不起本地人。
根据当事人回忆,当时这些有“钱”又有“闲”的留学生们在莫斯科街头横行霸道,心情不美丽了,就算是看见路边的野狗都会上去踹两脚,来了没几天,就让莫斯科的犯罪率和性侵案件发生率直接飙升了十几个百分点,猖狂的那叫一个无法无天。
当然,这一系列事件之所以会出现,其背后也不是没有原因,归根结底,实际上还是跟苏联当局脱不开关系。
苏联当局难辞其咎
仅从前文来看,不难发现这些非洲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都是在“非洲留学生政策”实行以后才出现的。而苏联之所以会实行这个政策,其背后其实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彼时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非洲全境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在这场运动的推动下,非洲大陆涌现出了无数的独立国度,而这些国度后来也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在联合国上有了一席之地。
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一言以蔽之,谁能得到这些新生国家的支持,谁就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以此为前提,苏联实施“非洲留学生引进政策”的原因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无非就是想借此和非洲各国搞好关系,如果说还有什么其它目的,那可能就只剩下了一个:把非洲的留学生培养好,让他们回去以后成为国家高层,进而带动整个非洲对苏联保持善意。
毫无疑问,苏联高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可惜的是,随着命令的逐级下放,这个好的“出发点”终究也是彻底走了样。
先是底层的执行者们无脑增加非洲留学生的待遇,后是有关部门彻底放弃对非洲留学生的质量审查,两项措施相互叠加,终究还是产生了1+1>2的变化。
非洲诸国见去苏联留学的门槛这么低,干脆也放宽了赴苏留学的条件,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不管什么人都能去,哪怕他根本没有对应的学历。
以此为基础,某些地区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将其做成了一门生意,“留学贩子”们收钱办事,替有心去苏联享受生活的非洲人伪造学历、伪造身份,传授话术,然后再把他们送去苏联留学,整条产业链真的是成熟无比。
而这,实际上才是黑人留学生们之所以敢在苏联那么嚣张狂妄根本原因。
积怨爆发,留学生遭殃
就如前文所说,非洲留学生肆虐苏联这件事,苏联当局难辞其咎,若非他们审查轻慢,也不会有那么多素质低下的非洲留学生流入苏联。
但好在社会本身有一定的“纠错”能力。根据历史记载,这些来自非洲的低素质留学生在苏联横行霸道没多久,就被战斗民族给“教做人”了。
首先是部分学校专门为黑人留学生设立的“学伴制度”。按这一制度的规定,每位非洲留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一位“伙伴”陪同学习。
当然,这个所谓的“伙伴”也不是什么娇滴滴的美女,反而多数都是五大三粗的糙汉,至于他们职责也并非什么陪伴学习,而是不加掩饰地“监视”。
监视期间,这些留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公之于众,如果对方胆敢和苏联女性交往,那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人拖到角落里狠揍一顿,连带着和他交往的女性也会因此身败名裂,被冠以“最低贱的妓女”的名称。
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也是越发严重,到了后期,他们甚至仅仅只是走在苏联女性身边,可能都会招来一顿毒打。
发展到极致以后,苏联人攻击黑人更是不再需要理由,他们只要出现,就有可能被打到遍体鳞伤。就比如说,曾经有几个黑人在餐厅吃饭,结果饭还没吃完,就被人往脸上甩了一张脏兮兮的餐巾纸。
当事人想讨个说法,结果他自己还没起身,餐厅里就站起了一堆人。他们几个见状四散奔逃,可即便如此,也有一个不幸的黑人被打掉了四颗门牙。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即便是报警都没多大用处,因为警察也站在苏联人一边,来了指定拉偏架,到时候没事再被警察抽两下,说不定比现在还惨。
就这样,这些素质低下的留学生终于消停了,此后没过多久就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苏联,“引进非洲留学生”的计划也因此彻底画上了句点。
小结:
总的来说,非洲留学生之所以会在苏联那么张狂,其背后也不是没有原因,究其根本,实际上还是因为苏联有关部门对留学生的审查不严。
而有此前车之鉴,我国也自应当铭记五内,加强加严对来华留学生的审查以及考验,以免重蹈苏联覆辙,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