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0年,秋风送爽,马匹健壮,匈奴分兵两路,各派数万骑兵南下。伊稚斜单于率兵攻占定襄,左贤王乌维则攻打右北平,杀戮无数,最终离去。
公元前119年春,太史司马谈精心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武帝在长安未央宫城北门外设宴,张设黄幄,陈列御座和诏令印章。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奏乐并展示百戏。此时,武帝亲自将大将军卫青的印信交给他,随即又授予霍去病骠骑将军的印信,并赐予他们衣马、弓刀等战利品,还详细讲解了作战的方略,并亲手为两位将军敬酒。卫青和霍去病恭敬地接过酒杯,跪谢恩赐。太子刘据也为李广等老将军送上酒,三公九卿也纷纷向校尉、都尉及军司马敬酒。
卫青和霍去病接过皇帝的命令后,随即领兵出发。武帝亲自送行,渡过渭水后,卫青和其他将军纷纷跪拜请回驾。
送别武帝后,卫青回到中军大帐,收敛神光,脱下朝服,换上铠甲,气质一变。他如同化身一般,目光锐利、威严十足,扫视全场,浑身散发着一种无畏的气场。所有将领无论曾在战场上如何勇猛,在他强大的气场面前都不敢高声说话。平日里卫青在长安只是穿着朝服,但一旦进入军营,他则是另一番模样,气宇轩昂,步伐如龙如虎,英勇无畏。
汉军准备出发时,他们在漠南抓获了几名匈奴人,这些俘虏透露出单于和左贤王正集结在左地的单于庭祭天。因此,武帝决定让卫青率兵攻占龙城,而霍去病则攻打单于庭。由于单于庭距离更远,且霍去病的部队中许多是匈奴降卒,因此这场远征更适合由霍去病带领。
汉军分为两路:一路由卫青统领,率五万骑兵和两万步兵,从定襄郡出发,目标是匈奴的龙城;另一支由霍去病统帅,率五万骑兵和两万步兵,从代郡出发,目标则是单于庭。两支军队分别前进,人数庞大,总共约有数十万步兵,马匹十四万匹,还有大量民夫负责运送物资。
在西路军方面,大将军卫青带领一万骑兵、两万步兵,配备武刚战车,节制全军。尽管公孙敖被削爵罢官,他仍被任命为校尉,跟随卫青左右,准备以战功重新获得封侯。
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负责一万骑兵。李广资历深厚,是三朝的勇将,曾八任太守、两任九卿,战功赫赫。原本武帝有意将李广留在朝中,但李广心系国家,多次请求出征,并决定亲自跟随卫青征战。
曹襄被任命为后将军,率一万骑兵。曹襄是曹参的玄孙,继承万户侯,他的母亲是武帝的姐姐,因此他得到了较高的封赏。曹襄的妻子是汉武帝的长女卫长公主,因此他同时是卫青的亲戚。这个背景使得他能顺利担任后将军之职。
公孙贺被任命为左将军,率一万骑兵。公孙贺从小与太子刘彻一起读书,并随卫青封为南窌侯。他的官职升至太仆,娶了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仕途非常顺利。
赵食其被任命为右将军,率一万骑兵。赵食其的官职原为主爵,后来升任右扶风,是一名重要的官员。尽管赵食其并非卫青的嫡系,但他依然被任命为右将军。
此外,西河太守常惠和云中太守遂成分别带领本部人马随卫青出征。卫青的这一路人马,汇聚了众多精英,其中不乏有太守、校尉等重要人物。尽管这些将领并非匈奴降卒,但他们都是汉人,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全华班”阵容。
大军从定襄郡出发,经过云中、九原,最终在五原郡的高阙出塞,向北进发。
临行前,武帝曾叮嘱卫青:“李广年纪较大,不宜为先锋。”于是,卫青决定调整战略,将李广和赵食其联合出征,走东线穿越大漠,最终与卫青汇合。
李广知晓东行路线曲折且水草稀少,需分队缓慢行进。李广怀疑卫青不希望他获得战功,于是他闯入中军大帐,向卫青恳求:“臣已年老,恳请让我带领先锋队攻敌。若有任何困阻,我愿亲自领导所部为国杀敌。”
卫青见李广不听命令,面露不悦,说道:“将军请速回所部,按军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