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当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坦克碾过大马士革街头时,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夜色中登上一架俄罗斯军机,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告别:“叙利亚的未来,已不再由叙利亚人决定。”
半年过去,这位“亡国之君”在俄罗斯的庇护下安然度日,而接手的临时政府却深陷泥潭——经济崩溃、武装割据、民众示威不断。这场政权更迭的戏剧性转折,不仅撕开了中东地缘博弈的伤口,更暴露了大国角力下小国的生存困境。
2025年1月,叙利亚临时政府总统朱拉尼向俄罗斯提出引渡阿萨德的请求,却被普京一口回绝。表面上,这是对“盟友忠诚”的坚守,实则暗藏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塔尔图斯港与赫梅米姆空军基地。
这两个基地是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命门”。塔尔图斯港自苏联时期便是俄海军补给站,2017年俄斥资5亿美元升级,使其成为地中海唯一能停泊航母的俄属港口。而赫梅米姆基地更是俄空天军在叙利亚的“鹰巢”,支撑着对利比亚、苏丹等非洲国家的军事投射。
朱拉尼试图以基地为筹码,要求俄减免叙利亚70亿美元债务并提供粮食援助,却遭普京强硬拒绝。“你可以赶走俄军,但赶不走饥饿。” 俄方随即暂停小麦供应,导致叙利亚大饼价格暴涨300%。这种“粮食武器化”策略,让临时政府陷入两难:要么妥协保留俄基地,要么直面民众饥荒。
朱拉尼的执政困局,堪称当代中东政治的经典样本。
军事上,临时政府名义掌控西部,但北部库尔德武装控制着90%油田,东部部落武装割据,南部以色列频繁空袭。更讽刺的是,其主力部队“沙姆解放阵线”仍被多国列为恐怖组织,连美国提供的武器都需经土耳其“洗白”才能入境。
经济上,西方制裁让叙利亚镑贬值至1美元兑1.3万镑,公务员月薪仅够买10公斤面粉。朱拉尼向沙特求援获得的5亿美元,却被美国冻结在境外账户。“我们推翻了独裁者,却迎来了更糟的贫穷。” 大马士革街头抗议者举着的标语,道尽民心溃散。
尽管流亡莫斯科,阿萨德的影响力却如幽灵般缠绕着新政权。
阿拉维派军官组成的“影子军队”仍在西部发动游击战,仅2025年3月拉塔基亚冲突就造成上千人死亡。更致命的是,前政权官僚体系崩解后,临时政府连征税都依赖俄罗斯培训的税务员——这些人多数是阿萨德旧部。
普京对阿萨德的庇护,本质上是一场风险对冲。俄乌冲突消耗了克里姆林宫60%的军费,叙利亚基地成为俄维持中东话语权的最后抓手。“留阿萨德一命,就是留叙利亚乱局一个活扣。”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专家指出,只要阿萨德派系存在,俄随时能以“维稳”名义军事回返。
叙利亚的粮食危机,撕开了大国博弈最血腥的层面。
美国控制库尔德区的产油区,欧盟以援助为筹码要求政治改革,土耳其用难民营换取边境缓冲区,而俄罗斯则掐住小麦供应。“2000万叙利亚人每天的口粮,成了大国谈判桌上的扑克牌。”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5年叙粮食自给率已跌破30%,80%家庭依赖俄乌两国进口。
讽刺的是,阿萨德时代用全国财政1/3补贴大饼,将价格压至5分钱/张的“保命政策”,如今反成民众怀念的“黄金年代”。临时政府为换取国际承认,取消补贴导致大饼价格飙升至2美元/张,直接触发12月“断粮暴动”。
叙利亚乱局正重塑地区权力格局:
这场“代理人战争2.0”中,真正的输家唯有叙利亚平民。当朱拉尼在联合国升起新国旗时,大马士革街头却流传着黑色笑话:“我们的国旗换了颜色,但面包的颜色永远消失了。”
阿萨德的“善终”与朱拉尼的挣扎,本质上都是大国利益的衍生品。俄罗斯需要叙利亚作为地缘支点,美国要遏制伊朗扩张,土耳其谋求区域霸权……而2000万叙利亚人,不过是棋盘上随时可弃的棋子。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16年英法签署《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奥斯曼帝国时,绝不会想到百年后的叙利亚仍在重复同样命运。或许正如大马士革老城残壁上的涂鸦所言:“我们以为推翻了暴君,却发现自己成了新游戏的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