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生活教室
在ChatGPT三秒生成一篇情书的时代,我却在深夜的书桌上,认真给自己的猫写了一封800字感谢信。这大概是翻看完《668个可写的梦》后最魔幻现实主义的瞬间。
据说,全球每天产生2.5亿GB的数据洪流中,有99.7%的内容都在重复既有的逻辑范式,而这本小书却用很多看似“无厘头”的提问,找回我们生活中渐渐缺失的“活人感”瞬间。
把一堆问题整理成册怎么就会算作一本书呢?时不时会听到读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好在,从《642件可写的事》系列到《写后即焚》,读者们依然会情不自禁把这些看起来“根本不像书的书”买回家,然后惊讶得在问题中照见更真实的自己。关于这些小书,听过最浪漫的一句评价是:有了它才发现,失眠的夜是文学创作的暗房。今天,当《668个可写的梦》印刷的油墨味儿还没散尽,和以往不同的事情渐渐发生了,大家似乎已经开始越来越习惯向AI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就这样,本书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多不同于以往的任务——如何用668把钥匙,试着撬开被算法驯化的大脑。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场“不正确”革命
当AI接管越来越多的"正确",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一本"错误答案集锦",来证明生而为人的不可替代性。
神经科学表明,人类大脑前额叶在应对非常规问题时,会激发θ波的异常活跃——这是人们常说的大脑突破认知边界的生物信号,在回答书中的一些提问时,总有些“突破”渐渐发生。
书中以668个问题为线索,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涵盖日常生活、文学艺术、心理哲思等各个方面。你可以结合自身的见闻和体验,写下对人生、成长、价值的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想象力、锻炼思维能力、练习写作手法。
“李清照遇到花木兰,她们会聊什么?”
“请写下王熙凤和唐僧的一段对话。”
是的,区别于642系列,这一本更加本土化。
而这种本土化,总会让人迸发会心一笑的瞬间。
正如人工智能可以完美 续写一篇《龟兔赛跑》的故事,却解释不了" 为什么五仁月饼需要自白";当百科能 解构吊桥效应的神经学原理,却回答不了 "你和孔子的哪位学生最投缘"。
还记得书中第154页提问: "画出梵高的左耳"的空白处,某位读者画了一株带着耳机的向日葵,这不禁让人感慨:真正触动人心的东西从来不是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人类在荒谬逻辑中迸发的小浪漫。
思维“越狱”:从信息消费者到意见生产者
在短视频蚕食注意力的时代,这本需要你亲自动笔的书像是哆啦A梦的时光机 (不禁感叹,是真的好久没有拿起笔了)。
3月末,我们将这本《668个可写的梦》带去了线下书展,也收到了很多读者对问题的脑洞反馈,其中,关于"作为乙方的自我修养"这个问题,大家似乎最有话说:
什么才叫乙方的自我修养?
1. 是把甲方"五彩斑斓的黑"翻译成一“不小心打翻了莫奈的调色盘”
2. 是在凌晨三点的修改意见里参透大道至简的禅宗(还是第一版好)
3. 开始学会用表情包给自尊心做心肺复苏
4. 小发雷霆时,霸气把回复甲方的1写成“丨”
这些看似戏谑的命题,实则是当代生活的精神切片。你也会在"以鱼缸中的金鱼视角写一个故事"时猛然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世界这个更大尺寸鱼缸中的另一条金鱼 —— 书写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手术。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问的勇气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我们习惯了搜索框里输入精准关键词,却遗失了原始的好奇心。这本书像一位顽童导师,总是把"正经问题"掰碎重组:它不问你"何为爱情",而是请你写一个故事,保证最后一句话是"他吻了她";不谈时间管理,却问"你的30秒可以做哪些事"。 这些非常规路径的思考训练,也在试着重塑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纬度。
好吧,要让小编来回答的话,它可以不是书,但可以是很多其他的东西:
文青的灵感便当(各问题之间相互独立,适配碎片化创作)
打工人的大脑派对(轻便小开本,通勤地铁上也可随意玩转文字)
送给闺蜜的绝妙礼物(据说,是亲闺蜜,你们脑洞的形状都是完美重合的)
最后
就在今年,承载一代人童年回忆的故事大王郑渊洁在他70岁的时候正式宣布停止所有社媒账号更新,告别公众视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I对创作的冲击。郑渊洁在实验中要求AI模仿其文风创作皮皮鲁的故事,AI仅用4秒钟完成作业,郑渊洁在回应中坦言:“杀了我也写不过人工智能”。
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郑渊洁和他的作品们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AI在效率和模仿能力上已经对内容创作者具备压倒性优势,但也缺乏真正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劳动力。 未来的日子里,人类需要聚焦于“AI干不了的事”,正如基于生命体验和伦理思考的原创性写作。
所以,当GPT-5能生成诺贝尔文学奖级别小说时,我们依然坚信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你会在书里“给十年后的敌人留言”中治好了精神内耗,或许你会在“重新设计那场输掉了的吵架台词”里,勇敢撕碎上司的咆哮和前任的来电铃声。 合上书页,窗外的春雨正在让世界悄悄发生改变。书桌上未完成的第669个梦,是刚洇开的墨迹: "请用三行诗描述你此刻的呼吸"。
而我的答案,注定要写在所有算法预测的轨道之外。只因那些被成人世界封印的古怪灵魂,原来一直都住在我笔尖的墨水瓶里。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