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报道,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刊登了一篇名为《拜登的中国政策、美国企业和澳大利亚》的文章。文中开门见山,直接抛出一个观点,在阐明中美再怎么斗都不会撕破脸的同时,也无奈地道出中澳之间为何不同于前两者之间。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个词,想必关注国际形势的人群早已有所耳闻,这个词在澳媒的文章中被阐述得十分清楚。那是美国崛起和强大之后所制定的规则,而这不仅成为美国在全世界的通行证,也成为美国在近百年来保持“一家独大”的秘籍。
在这个能够确保美国最大利益的规则之下,要对美国听话照做的不仅仅只有欧洲国家,而是美国的盟友乃至想从美国方面获得经济或者军事力量的国家。
但却有一个国家例外,那就是中国,中国与欧洲、美国盟友、乃至其他许多国家不一样,中国不需要听命于,尤其在其崛起和不断强大之后,与美国所形成的角力已经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参与的,而但凡参与的美方对中方形成不友好的国家,都注定不会有好果子吃,而澳大利亚便是最好的例子。
中美在近年来的摩擦十分强烈,在经济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可不管中美之间的斗法如何激烈和美国一再喊着经济脱钩,但全球有目共睹的是中美至今并未真正经济脱钩,也就是说中美再怎么斗都不会撕破脸。
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社会,众多美国大型企业与资本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和获利,其中包括微软、苹果、特斯拉等消费领域的巨型美企,希望美国能够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最不愿看到的便是美国搅和台海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美国最大资本美联储、美国银行都是如此,不想也不愿与中国对立,因为目前中国手头上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超过万亿。但也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的美国企业都希望中美能够保持太过友好的关系,比如雷神、通用动力、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则希望在中美风云当中获得商机,甚至中美关系越是敌对,越是能够趁机售卖更多地武器装备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有着巨大利益捆绑的两个大国,关系错综复杂,也往往因此难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多的是在博弈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而维持相对来说较为平衡的关系,也就是随时可以回到谈判桌上的必备条件。
那么,表面上关系犹如水火难容的中美关系尚且能够做到如此,但为何中澳之间不同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取决于中澳关系当中的不对等,很大程度上,中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和出口目的地,中国也早已成为澳方最大的经济贸易伙伴,但要知道的是,这是澳方从中国市场的获利且形成依赖,而中国对于澳方市场的依赖度则明显较小。
还有另一个重点,那就是澳方在中国的投资比较少,澳方在中国的大型企业几乎没有。在没有众多大型资本作为基础而产生的摩擦,终究使澳方失去了在华市场。
甚至,澳方还不知轻重地跟随美方战略介入台海冲突,这等于是在与澳方最重要且拥有核武器的贸易伙伴(中国大陆)宣战,这已经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自杀,更是对于国防安全不折不扣的疯狂破坏。
澳方政府应该明确地意识到,台湾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战略上,对于澳方来说都是微不足道,而跟随美国的脚步并不能让澳方获利,甚至澳方在对美国亦步亦趋而沦失中国市场时,美国甚至倒打一耙,许多美企趁机抢夺了澳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在澳大利亚跟随美国一系列“仇华”行动之后,为何沦落至此的原因看来澳媒比谁都清楚。该澳煤还在刊文中提醒堪培拉政府,澳方早已承认台湾岛的主权属于北京,况且澳方的利益与美国的利益可以说是完全不同,澳大利亚能对中国所起到的影响也极小。
同时,该澳煤也呼吁堪培拉政府,倘若没有采取更加精明的外交,而是一直盲目跟随着美方的脚步,不仅对自身没有好处,还反而不断丧失利益,甚至还让国家不安全的风险中。而倘若澳方一再出现危险的挑衅行为,以及加入“四边机制”和“奥库斯”等反华组织,只会继续中澳之间二元对立,而这并不符合澳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