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千帆星座招标失败|民营火箭为何不买账
暴露了商业航天繁荣表象下利益博弈的残酷
2025年2月10日,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千帆星座2025年发射服务项目招标失败公告,原因是供应商报名不足三家。该项目要求火箭具备800公里近极轨道4.5吨运载能力并有成功飞行记录,国内仅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和八院符合要求,民营火箭企业因运载能力不足、技术可靠性存疑而未能参与。
民营火箭企业参与度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水平与国家队差距大,近期多次发射失利导致可靠性受质疑;市场准入门槛高、政策支持不足,限制了其发展;资金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难以获得足够支持;任务经验欠缺,难以满足千帆星座等大型项目的高要求。
千帆星座项目后续计划于2025年3月4日开标,拟采购9次一箭18星的发射服务。目前,千帆星座已完成4批72颗星发射,还需发射540颗星完成第一阶段648星组网。未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将取决于“国家队”与“民营队”能否携手打破技术壁垒,以及“民营队”能否在试错中实现自我涅槃。
卫网君
千帆星座首次招标流标,表面上看是“报名不足三家”的冷场,实则映射出商业航天发展中相当复杂的困局。
一方面,民营火箭不买账,深层原因是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压力的无奈。当招标方用严苛标准卡死门槛,民企自然选择躺平——与其砸钱赌一个胜算渺茫的标,不如深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商业航天繁荣表象下利益博弈的残酷。若政策不向民企开放试错空间、降低准入门槛,民企将面临被规则直接踢出牌桌的窘境,更遑论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
新闻链接:
02
《火星救援》真实上演:特朗普怒怼拜登,马斯克启用退役飞船救人
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攻击与商业利益的双簧
2024年6月5日,两名NASA宇航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乘坐波音“星际客机”前往国际空间站,原计划8天的任务因飞船故障被迫延长。随后,原定接应的SpaceX飞船也出现故障,导致两人在空间站滞留286天。为接回宇航员,NASA计划于2025年3月12日启用退役的“耐力号”飞船,预计3月19日返回地球。
这场救援背后,特朗普与拜登政府展开激烈博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要求马斯克“去把被拜登抛弃的勇士接回来”,马斯克则指责政府失职导致延误。NASA在政治压力下提前启动救援计划,原计划4月初返回的任务提前两周执行。知情人士透露,应急方案早在特朗普时期就已制定,但拜登团队迟迟未批准,直到马斯克公开喊话才开绿灯。
此次救援暴露了载人航天的脆弱性,也引发了对太空探索过度政治化的担忧。预估救援成本增加2.5亿美元,波音飞船多次故障,而SpaceX能否扛起太空运输大旗仍待验证。
卫网君
特朗普指责拜登政府"无能"导致宇航员滞留,马斯克紧急启用退役飞船的"英雄救美",实际上只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攻击与商业利益的双簧。
当波音飞船故障暴露美国航天工业体系的衰败时,政客们娴熟地将其转化为攻讦对手的弹药。也许,真正需要救援的不是滞留太空的宇航员,而是深陷党争泥潭的美国航天。这场政治秀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证明了华盛顿的官僚已熟练掌握将太空危机转化为地球权斗的"操控术"。
当太空探索沦为政治背书工具时,人类星辰大海的初心已在权力与利益的复杂纠缠中逐渐偏离轨道。
新闻链接:
03
美国重返月球巨变:波音裁员,或取消SLS!但马斯克也挑不起大梁
Artemis计划面临重大变数
美国重返月球计划(Artemis计划)面临重大变数。波音公司作为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的主要承包商,因项目可能取消,计划于2025年4月裁减约400个工作岗位。SLS火箭是Artemis计划的核心,但其成本高昂、进度滞后,单次发射成本超20亿美元,且合同可能于2025年3月到期。与此同时,SpaceX等商业航天公司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可回收火箭技术,对传统航天项目构成巨大挑战。尽管如此,马斯克的SpaceX也难以独自承担美国重返月球的全部任务,因为美国航天计划涉及多方利益。未来,美国航天事业将面临技术、战略和经济的多重考量。
卫网君
SLS项目取消,波音裁员400人,暴露出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已陷入"体制病"晚期。SLS的技术溃败,是传统航天巨头在技术官僚体系下臃肿低效的直观反映。而特朗普政府试图用SpaceX替代传统承包商,本质是新旧军工复合体交替下的权力洗牌。
这场闹剧实际上折射出了更深层的危机:当航天战略沦为政治博弈筹码,在选举周期中反复横跳,所谓"太空领导力"不过是资本与权力的双重游戏;当NASA从技术引领者退化为项目分包商时,美国航天霸权已现结构性裂痕。
新闻链接:
04
政府效率部(DOGE)计划审查NASA的支出
"裁判员兼运动员"的荒诞格局
2025年2月13日,太空日报报道,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计划审查NASA的支出。DOGE由埃隆·马斯克牵头,旨在根除联邦政府浪费性支出,但其试图未经适当审查获取各机构关键支付系统和机密信息,引发争议。NASA代理局长珍妮特·彼得罗表示,NASA将配合DOGE审查支付流程,并强调已制定严格的利益冲突政策,确保审查合规。马斯克作为“特别政府雇员”参与DOGE工作,其与SpaceX公司的业务往来引发利益冲突担忧,众议院科学委员会已致信NASA表达关切。
此外,NASA员工收到“十字路口”买断计划备忘录,允许员工在截止日前辞职并领取薪酬至财年末。尽管联邦法院曾暂停该计划,但已恢复推进。同时,太空行业对阿尔忒弥斯探月计划的前景产生疑虑,波音公司因“阿尔忒弥斯计划修订”准备裁减数百名SLS项目员工。NASA代理局长否认游说白宫维持现有任务的报道,称新任局长确认后,若有政策调整,将由其负责沟通。
卫网君
DOGE对NASA的"查账"行动,本质上一场披着效率外衣的权力操弄,更是资本力量对科研话语权的野蛮劫持——SpaceX作为NASA的重要商业伙伴,马斯克同时执掌审查权,这种"裁判员兼运动员"的荒诞格局,足以让任何审计沦为利益输送的遮羞布。
这种审查更折射出科研功利化危机。在NASA年均190亿美元预算中,超35%用于深空探测等长周期基础研究,而DOGE的"成本效益"的利刃必将首先砍向这些难以量化产出的项目,资本逻辑对科研规律的绞杀,是商业效率观对航天的非功利化属性的解构,从而最终实现太空资源私有化的话语权建构。
新闻链接:
05
去月球or火星?这是个问题
人类在技术困境与资本狂欢间左右摇摆的一个伪命题
2025年2月14日,《航天界》报道,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面临新的讨论。特朗普总统在第二任期中强调火星探索,称“将把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而其顾问马斯克则在2024年12月表示,去月球是“分心”,SpaceX的目标是“直接前往火星”。然而,NASA代理局长珍妮特·佩特罗在2月12日的商业航天年会上表示,月球仍然是NASA载人航天的重要目标,并提到未来10到20年,NASA与商业伙伴的合作将包括地球低轨商业空间站群和载人登火任务。她还强调月球上会有“很多载人活动”,并称这将是“奇迹的见证”。尽管如此,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特朗普政府对NASA的政策调整。NASA局长的提名也尚未确定,贾里德·艾萨克曼被提名为新局长,但需参议院确认。
卫网君
去月球还是火星?这个问题,不过是人类在技术困境与资本狂欢间左右摇摆的一个伪命题。
正如NASA强推阿尔忒弥斯计划,实质上是维系太空霸权的话术表演,但令人遗憾的是,2024年登月的承诺已沦为彻头彻尾的空头政治支票。
连38万公里的考验都经不起,何谈征服2亿公里外的红色星球?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