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笑话很多,现举几例:
1.狗吃书画。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叫毕矮,常与财主作对。一天大富翁周道胜正在茶店说毕矮的坏话,恰巧毕矮路过,就走进去,说:“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周道胜忙问:“毕老兄,什么怪事呀?”毕矮说:“我邻居的一只狗,近来专门偷吃书画。今天,邻居把家里收藏的书画都拿出来翻晒,不料全被这狗吃了,主人杀死这狗,剖开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肚子的坏画(话)。”茶客明白毕矮在嘲笑周道胜,哈哈大笑起来。
2.“瘟狗有福”
有一天,孙财主准备设宴请客。长工毕矮跟他上街买菜,买了整整一筐鱼肉。回来路上,毕矮见不远处有只黄狗,就故意把筐放低拎着。那黄狗窜过来猛一口叼走了肉。孙财主命毕矮去追。毕矮追了一会空手回来说:“唉,真是瘟狗有福!”孙财主莫名其妙地问:“你说什么?”毕矮说:“喏,我们当长工的,一年到头拼死干活,从没吃过一顿肉,这下正如你东家所说,‘命里注定’,没福气呀。”财主点头道:“对!吃肉有吃肉的福气。我为啥酒肉不断?这是‘命中注定’的!”毕矮笑道:“东家,那死瘟狗把肉叼去,像你一样,嗨嗨,也有吃肉的福气哩。”财主愣了。
3、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4、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
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
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十分尴尬。
17.汤建文嘲老学究 清朝,丹阳西门有个私塾老先生,喜欢作诗。一天,学僮端来一碗粥。他不忙着吃,却吟出《粥诗》一首:瓯米煮成一碗粥,西风吹来浪波稠;远望好似西湖水,缺少渔翁下钓钩。恰巧秀才汤建文路过门口,笑道:“老先生,一瓯米煮成一碗粥,粥还稀吗?你这书房门朝东,西风从哪儿进来?西湖离丹阳千里之遥,你在书房看见了?你说缺少渔翁下钓钩,这碗边怎么站人?”老学究说:“就算我的诗不通,你说这《粥诗》该怎么写?”汤建文吟道:数米煮成一碗粥,鼻风吹来两条沟;近看好似团圆镜,照见先生在里头。老学究自愧不如。 查看原帖>>
满意请采纳
康熙帝是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个皇帝,而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个被征服的皇帝。所以康熙帝一直对崇祯皇帝不以为然,经常给朝臣讲一些宫廷轶事当笑话。
康熙四十八年,陛下在与大学士谈论明朝轶事时总结道:“下一季你所作所为更是可笑。”我还讲了两个崇祯皇帝的笑话。
首先,崇祯皇帝修大内的时候,要在殿后修一块巨石。这个庞然大物,高几尺,厚几尺,通过运河从外地来到通县,然后花时间和金钱搬到故宫建大殿。现在,一批工匠很难把它运到大内再利用。因为石门太窄,进不了宫,石头砍不了,门也拆不了。崇祯皇帝只好打部将,说石头不肯进午门。现在,我请求陛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除非我破门而入。崇祯皇帝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这是岂有此理。我要把它当好材料,敢违抗命令。”绑起来打六十御棍!不知崇祯是糊涂了,还是平时习惯了这样发号施令?反正皇帝的话很有说服力。谁敢违抗命令?下面的人只好硬着头皮扛着御杖去撞那块巨石。在猛烈的一击之后,_司还是老样子,但是皇家棒打断了他很多次。但不知道这是真的发生了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第二,崇祯皇帝学会了骑马。当时边境战事紧张,崇祯想打压武功,取长补短。战争部长建议我们先掌握马术。能不能打并不重要。检阅三军也很壮观。皇帝骑在马上,接受了万岁山的景象。崇祯皇帝动心了,决定先练骑马。可怜的崇祯皇帝从小在深宫长大。他什么时候学会骑马的?皇帝学马是一件大事。他选了个好日子,带了匹好马,派了个优秀的骑师。他上了马,两个人牵着缰绳,两个人牵着马镫,两个人牵着靴子,七八个太监,或蹲或卧,或推或抱,刚把皇帝放在马背上,还没坐稳就滑了下来。虽然有人跟着,但问题不大。崇祯看不透他的脸色,大怒:“这是什么烂马!好不识抬举,先打这匹马40鞭,再罚到远岗!
讲到这里,康熙不禁感叹:“马还是有学问的,可是芷湖的石头呢?”这样的举动难道不是很好的回应吗?我总是出生在比阿宝的手还长的宫殿里。我不懂人体物理学。“叶璇害怕人,不相信人。他还说,这是他从留在宫里的明朝太监那里听来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对大明遗孤进行过调查研究的叶璇,说起话来底气十足,口若悬河。谁知道大明留下的这些太监,不是安排老主子讨好新主子?
诚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使清朝达到顶峰,被视为杰出的君主。除此之外,他好学,敏感,勤于政务。如果不搞文字狱和奴化专政,叶璇在其早年和成熟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成就的皇帝。所以他有资本嘲笑前朝的末代皇帝。然而到了晚年,被称为“盛世之王”的圣氏家族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年龄,吏治松懈,纪律薄弱。结果,官员腐败、贪婪,税收流失,国库空虚。他的第四子雍正接班时,康熙老子留给雍正儿子的固定资产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国库里只剩下七百万两银子。入不敷出真的难以为继。雍正在位十三年,拼命赚钱。经过努力,我们积累了5000万两白银。
近年来,写帝王小说、演帝王电视剧、庆祝“康雍盛世”的人,有一个就是雍正攒下的钱。然而最讽刺的是,康熙最看不上眼的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的时候,把白银存入自己的金库,比康熙死的时候多了十倍,比雍正十三年赚的还多了七千万、两千万。看来,就国库而言,亡国之君,姓朱,被绑在一起的腰比两父子还粗,分别叫康熙和雍正,被称为盛世皇帝。要不是明成祖令人失望的表现,我还不知道谁该嘲笑谁呢!
所以,在讲别人的笑话时,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笑话可以讲给别人听!
上一篇:最经典的搞笑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