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抖+、撕排片、蹭金鸡,易烊千玺粉丝的建议《狂野时代》为何没听?
创始人
2025-11-22 22:20:57

作者|张文

在国产文艺片扎堆上映、惨淡收官的11月,《狂野时代》异军突起,以1.2亿的预售票房优势和32%首日排片,激起观影热潮。

然而官微一张张预售战报下,少有路人的祝福和期待,多的是“千纸鹤”(易烊千玺粉丝)对营销策略的指导,直白地指出让其放下身段,放大卡司阵容,撕排片、冲业绩:“给阿波罗投抖+”、“能不能不装了”、“跟某些所谓国际知名导演、制片有0关系”、“把千玺获奖感言推荐狂野时代那里剪出来在抖推流,金鸡现在热度特别大,你们速速去蹭!!”

从官微的表现看,《狂野时代》是不听劝的。在小娱看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毕赣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发的教训太深刻了:其将一部艺术电影包装为浪漫约会片,导致大量不适应此类影片的观众感到被骗,次日票房断崖式下跌85%,成为艺术电影营销的反面教材。

到了《狂野时代》,如粉丝所说,片方一方面需要易烊千玺的流量,一方面又不愿意为流量完全妥协,在艺术电影与流量明星结合的探索中,《狂野时代》似乎选择了一条平衡之路——尊重粉丝但不被粉丝绑架,这种粉丝眼中“又当又立”的行为,或许是艺术电影夹缝中生存的“合理”策略。

粉丝托举,导演的作用是0吗?

数据显示,《狂野时代》预售票房超1.2亿元,首日票房破7000万。对于一部片长160分钟的艺术电影而言,这一开局堪称稳健。

这一成绩背后,易烊千玺的号召力功不可没。作为新晋金鸡影帝,实力与演技打底的基础上,是“千纸鹤”们的振臂高呼。从易烊千玺粉丝在戛纳放映场馆外焚烧仿生人周边开始,国际名导、艺术电影的标签已经被解构,作品所要面对的是市场检验与粉丝期许。

然而,电影宣发始终伴随着易烊千玺粉丝的不满。一位千纸鹤对河豚君表示:首先宣发艺术导向过强,缺乏大众化导向,过度“清高”,忽视下沉市场。主要表现在:电影宣发重点过度集中在戛纳入围、艺术价值等“高冷”标签上,缺乏对普通观众友好易懂的传播内容;线下物料匮乏,宣传内容抽象晦涩,被批评为“依赖粉丝自救”,未能有效触达更广泛的大众市场。

《狂野时代》真的是“摆烂”式宣传,力度不足吗?

相比其他易烊千玺主演的商业片,《狂野时代》的官方宣传活动较为有限,主要依靠易烊千玺个人的影响力和粉丝自发推广。数据显示,影片预售票房中女性观众占比高达81.5%,25岁以下群体占比56%,学生党成为购票主力,这反映了宣传过度依赖粉丝群体。

片方也放弃话题性营销,抽象内容难以引发大众讨论。尽管电影本身具有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颠覆性造型等话题点,但官方并未充分利用这些元素进行猎奇性质的营销推广。影片的意识流叙事和阴森怪物造型可能劝退普通观众,而官方未提供易于理解和传播的解读框架。

实际情况是,影片预售票房突破1亿元,刷新华语艺术片预售纪录,但这一成绩主要依靠易烊千玺粉丝的有组织支持。在宣传策略未能有效吸引非粉丝群体的情况下,影片正式上映后可能面临口碑两极化和后续票房乏力的问题。

总体而言,《狂野时代》的宣发策略被部分粉丝认为过于侧重艺术表达而忽视商业推广,过度依赖主演的个人号召力,而未能通过更大众化、更积极主动的营销手段扩大影片的受众基础。

但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认为,这是熟悉内娱玩法的“千纸鹤”粉对于《狂野时代》的误读,在其“克制与理性”的营销策略下,其实不乏商业野心和模式创新。

“清高式营销”下的商业野心

定位先行——出品方华策总裁傅斌星曾明确表示,影片在猫眼、淘票票等平台均标记为“艺术电影”,旨在从一开始就避免观众产生错位预期。这种坦诚的策略与毕赣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一吻跨年”营销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一底线下,《狂野时代》推出了独特的“5D感官营销”策略,按照影片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篇章,分阶段释放相应主题的预告片和海报。从11月6日的“视觉篇”预告展示易烊千玺的怪物造型,到9日的“听觉篇”预告营造谍战氛围,再到12日的“味觉篇”展现雪景与禅意镜头,无论是突出最大流量卡司的策略、还是展示商业片元素、亦或是视觉冲击,都是吸引路人观众提前体验电影感官世界的手段。

影片营销团队也并未因此完全放弃大众市场,如巧妙利用“黄觉自称站哥”等话题,通过“玩梗发酵—勾起好奇—引流观影”的路径,让影片热度持续攀升。同时,结合11月22日上映日期恰逢小雪节气的特点,片方成功将观影塑造成一种“入冬仪式感”,与糖葫芦、烤红薯、热奶茶并列成为冬季社交圈时尚单品。

#易烊千玺李庚希咬脖戏# 强势出圈,更印证其并未放弃“千纸鹤”口中所谓的路人观众和“下沉市场”,只是这一次,《狂野时代》的营销在自己艺术电影的定位下,做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吃相更“保守”也更“健康”。

“做大做强”:艺术电影与流量明星的共生之道

《狂野时代》斩获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是继2015年《刺客聂隐娘》后华语片首次在戛纳主竞赛单元获奖,标志着中国艺术电影重返国际视野。24岁的易烊千玺刷新华语男演员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年龄最小纪录,跻身“双奖成就”(奥斯卡提名+戛纳获奖)演员行列,奠定其国际影响力。

创作层面,导演毕赣擅用即兴拍摄与长镜头(如30分钟码头长镜头),演员易烊千玺以“细节控”表演适应导演风格(如配合镜头运动精准走位),形成“作者导演+方法论演员”的高效协作。电影里易烊千玺一人五角,撕裂式演绎是对表演维度的极致拓展。

张译曾评价易烊千玺“是演员不是偶像”,《狂野时代》则进一步强化其“演技派”标签。外媒称其表演“撕裂而充满生命力”,影片为易烊千玺带来国际制片方关注,推动其向作者电影领域深耕。

同时,影片通过戛纳获奖背书,及易烊千玺9025万微博粉丝的号召力,将《狂野时代》哲学性叙事推向大众市场。吸引年轻观众关注艺术电影,打破“文艺片=票房毒药”的刻板印象。虽然“明星加持稀释作者性”的现象存在,但此次易烊千玺的表演“撑起了毕赣的野心”,证明二者可共存,票房也不是唯一的指导标准。

《狂野时代》为什么已经难能可贵?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认为从《狂野时代》的案例可见,艺术电影与流量明星的结合已展现出新的可能性。

对易烊千玺而言,这个角色让他有机会充分展现演技的深度和广度,也让大家看到,他不光有人气,更有能力演出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可以说,易烊千玺通过《狂野时代》,成功打破了“流量演员”的标签,成为少数能同时兼顾艺术与市场的青年演员,真正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对产业而言,影片开创了作者电影借力流量破圈的新路径。

千纸鹤说的没错,《狂野时代》制作方并没有对粉丝群体的所有建议言听计从,而是试图找到影片艺术价值与市场接受的平衡点。从洛迦诺、金马奖到戛纳主竞赛,国际奖项成为融资背书。《狂野时代》在未完成时即因“福茂偏爱”获戛纳补录,吸引法国配乐、视效团队加入,降低本土市场回收压力。

宣发层面,吸取《地球最后的夜晚》下沉式营销带来的口碑反噬,《狂野时代》转向国际路线,制片人单佐龙曾向媒体透露,未完成的《狂野时代》就已经卖出了非常高的全球发行保底价格,美国、德国的头部发行商已经开出高价准备预购,证明国际发行市场对这部电影是有强劲信心的。

据报道,截至目前《狂野时代》已经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卖出了发行权。值得注意的是,《狂野时代》卖出的是“发行权”,而不是“版权”,双方公司需按照实际票房分账,假设票房为0,双方就都拿不到一分钱,所以国内的口碑能否有效点燃海外群体,尤其是海外华人群体的口碑,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狂野时代》在国内并未按照粉丝所建议的走下沉路线的原因。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正面临深刻变革。2025年,动画电影称王,真人电影失色,电影制作成本不断攀升,但质量并未同步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认为《狂野时代》以其明确的艺术定位、克制的营销策略和理性的市场预期,为艺术电影的市场化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艺术电影的商业可能性在于“做深”而非“做广”。既然千纸鹤们喜欢易烊千玺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内敛深刻而非娱乐化的特质(详见易烊千玺能拿10座影帝一文),那么让中国电影获得更多元化的表达空间,让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各得其所,也应该是电影人和粉丝们的共同目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海港三连冠 梅州长春降入中... (来源:中国体育报)转自:中国体育报11月22日,2025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最后一轮比赛同时展开。...
住建局:公职人员进入评标室前,...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近期,河南省焦作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严肃公职人员参与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
李玮锋点评足球小将表现 【#李玮锋点评足球小将表现#】#李玮锋说下场比赛从头开始准备#11月22日晚,第二届江苏省足球发展重...
中建、中铁出来的,我们不收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某企业招聘一个看似普通的“党建宣传岗”,职责描述四平八稳,但在任职要求的最后...
火速获批!增量资金来了   11月21日,16只硬科技主题基金同日获批,包括首批7只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3只科创板芯片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