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大战期间,许多截教门人都下山加入商纣阵营,参与与西周的战斗,其中包括九龙岛四圣、金鳌岛的十天君、赵公明、三霄仙子等知名人物。 然而,正如通天教主在两句偈言中所说: 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进入封神战场的人,最终都将在封神榜上留下名字,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结果,那些擅自踏足封神战场的截教门人,最终都无一例外地死于非命,并且被列入封神榜,成为神祇。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截教的掌教,通天教主为何没有有效约束门人呢? 唐古认为,通天教主未能有效约束门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不同的人对通天教主这两句偈言的理解不同。 许多人认为,这两句偈言是通天教主用来警告门人不要轻易参与封神大战,以免送命。可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其实是通天教主的一种鼓励,鼓励门人进入封神战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被封为神仙。为什么会有这种理解呢?因为在截教中,有这样的说法: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者,成其神道。 这意味着,修为深厚的人可以成仙,而修为稍逊的人也可以成为神祇。截教有成千上万的门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修炼到成仙的境界。因此,对于那些修为较弱的门人,通天教主可能是希望他们去参与封神大战,即便无法成仙,成为神祇也是不错的选择。像九龙岛的四圣、金鳌岛的十天君等修为较浅的门人,就是这种情况的代表。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通天教主的偈言是为了阻止门人参与西岐的战斗。 第二点,违背通天教主指令的其实是少数人。 截教的门人数量庞大,所谓万仙来朝,这意味着截教门下收徒广泛,各种人物都有。因此,虽然有不少门人擅自参与了封神大战,但大多数人还是遵从了通天教主的命令,没有轻举妄动。比如九曜星君、二十四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人,都没有参与封神大战,而是在万仙阵的战斗中,随通天教主现身。这些人并未违背教主的指令,说明他们还是很听话的。事实上,踏足封神战场的截教门人不过三十来个,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门人还是遵循教主的教诲,未参与战争。 第三点,出于人情世故,门人难以拒绝他人的请求。 同为截教门人,当别人找上门请求帮助时,很难简单地拒绝。例如,赵公明就收到了闻仲的邀请,要求他前往西岐帮忙。如果赵公明拒绝了,他日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同门呢?因此,出于人情和面子的考虑,赵公明最终还是选择帮助闻仲,踏足西岐。赵公明凭借强大的实力,自信阐教除了元始天尊外,其他人都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他认为自己可以轻松应对。然而,结果却是他最终被陆压用钉头七箭书诛杀,惨死封神。类似地,三霄仙子得知赵公明死讯后,也因情义而决定为兄报仇。如果她们不去,怎么面对自己的姐妹菡芝仙和彩云仙子呢?况且,赵公明的死讯是通过申公豹传出的,若三霄不为兄报仇,申公豹必定四处宣扬此事,三霄以后在仙界的声誉如何立足呢?因此,三霄仙子无视通天教主的劝告,带着菡芝仙和彩云仙子一同前往西岐报仇,最终也都惨死在战场上。 此外,赵公明的弟子刘环也在罗宣讨伐西岐时赶到,结果和其他违背教主命令的人一样,悲惨地死于封神。 总结来说,通天教主未能有效约束门人,主要是因为门人对偈言的不同理解、少数门人违背教主的指令,以及许多人在面对人情和世故时的无奈选择。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