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当多数人习惯被三十秒短视频、一句戳心文案占据注意力时,月活超3.5亿的生活社区小红书,却选择将“文学节”这一冷门概念搬上舞台。11月14日至16日,首届小红书文学节在上海虹口鲁迅公园微风礼堂举行,以“生活即文学”为内核,将社交平台上的日常记录、感悟随笔纳入文学范畴。在短视频流量为王的当下,小红书通过一场全民参与的写作热潮,赋能平台内容生态社区建设,也打开长图文商业变现新空间。
作为小红书在文化内容领域的线下布局,本次文学节打破传统文学活动的精英化壁垒,将创作舞台交给普通用户。活动期间同步开展的第二届“身边写作大赛”覆盖全球44国232城,总投稿量超4000万字,参与者中既有退休老人记录人生故事,也有职场新人分享成长感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入驻更是成为焦点,其首篇生活随笔笔记发布首日便收获60万粉丝,带动平台“文学”关键词搜索热度飙升460%。
这场文学盛会并非凭空而起,而是脱胎于小红书持续两年的全民写作计划——身边写作大赛。作为日均产生超1亿字生活记录的平台,小红书早已埋下文学创作的种子。2024年,平台发起首届身边写作大赛,以“生活小题、值得大作”为主题征稿,最终收到上万名用户的1200万字投稿,优质作品结集为《我不擅长的生活》正式出版,让普通人的文字走进了实体书。
为承接这场全民写作热潮,小红书今年针对性上线长文功能,既守住了文字内容的深度价值,又用年轻化表达吸引用户参与。
不同于传统长文的阅读压力,该功能采用“杂志化呈现+右滑翻页”设计:在推荐流中以封面形式出现,不打断浏览节奏;正文被自动切割为分页图片,用户轻滑即可阅读,极大降低了长文阅读门槛。平台公开数据显示,以美妆品类为例,优质长文的广告点击率比短视频高出约20%,印证了长内容的商业潜力。
在小红书相关人士看来,长文功能与文学节的联动,正是平台对文字内容价值的再挖掘。相比被动接收的短视频,长篇图文更便于主动检索,也能承载更深入的讨论,特别是在美妆测评、书籍解读等领域,用户需要对比细节、交流观点,长内容的专业性和沉淀性优势明显。生活场景与文学表达的结合,既通过文化属性提升了平台内容质量与用户黏性,又依托成熟的社区商业生态实现了价值转化,成为社交媒体平台差异化发展的一次探索。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上一篇:高校引才制度为何防不住“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