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被遗忘、被忽略、被刻意掩盖或尚未被充分讲述的过往,它可能藏在官方叙事的缝隙中,存在于边缘群体的记忆里,或是因时代偏见而长期沉默的声音。
搜狐号文史有奖征文活动【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现已完结,华人街黑色星期一到底发生了什么,谷正文到底是叛徒还是特务,为什么一眼识别蔡孝乾,西藏为什么晚一点解放,古代为什么没有假钞,薛宝钗人缘怎么样......@半壶老酒半支烟、@潇湘倦客、@润杨的红楼笔记、@史说新语、@烛下青史 发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榜单也将同步在搜狐号活动小助手发出。
@潇湘倦客:这一天,留给世人的,不只是数字。还有一个个脸孔。交易员彼得·塔奇曼,满脸惊恐的照片,成为了媒体反复使用的符号。三十多年过去,他依旧被当做“华尔街表情包”。
塔奇曼后来回忆:“那天我损失了大约3040万美元,当我看到那张照片时,我只想对我的妻子说‘对不起’。”基金经理马丁·茨威格正在迪士尼世界度假。助手打电话告诉他市场暴跌的消息,茨威格最初还以为是个拙劣的玩笑......
与1929年大萧条不同,1987年的股灾没有导致经济衰退。许多人将此归功于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的及时干预。1987年道指从1月到8月暴涨了45%,然后一路下滑,10月19日单日暴跌22.6%,至年尾收官,全年仅小涨2%。
如今,“黑色星期一”也许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在此之后又发生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2007年的次贷危机,2020年的新冠危机等待,每一次股市大波动的样态可能都不一样,背后的原因与恢复时长也各不相同,但投资人的心态与想法却始终没变,投资人的最大敌人不是交易对手,而是自己的心魔。
@半壶老酒半支烟:谷正文是早就被捕叛变后才潜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当了侦查大队大队长,还是在担任大队长期间被俘叛变,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说法,按照谷正文的说法,他不是叛徒而是特务,或者是特务与叛徒两种身份兼而有之,作为熟悉我方各项工作的敌特,谷正文居然在我军内部发展出了一个二十二人的情报组织,可见他的破坏性有多大了。
蔡孝乾并没有在一一五师工作过,要不然以他的“老红军”的身份,侦查大队长谷正文一定会对他特别留意的。
谷正文从蔡孝乾身上发现了那种特殊气质,但可惜的是蔡孝乾的气质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 ,谷正文一眼就看出了蔡孝乾身上除了特有的傲气,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太注重物质享受的——虽然很多同志被捕入狱,但蔡孝乾依然是一身笔挺的高级西装搭配一条花色鲜明的领带,见到谷正文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不习惯被人拷着手铐说话。”
熟读叛徒史的读者诸君,看到这里肯定会心里一凉:坏了,蔡孝乾这表现,太像吕布和洪承畴了!
朱枫被捕后吞金,吴石也想服药,这两位地下工作者的表现,跟蔡孝乾截然相反,谷正文甚至还在回忆录里替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我认为,在台湾的地下工作之所以失败,除了组织成员过于乐观,以致行迹过于暴露之外,领导人蔡孝乾的浮奢个性更是一个严重的致命伤。假如当初派来台湾领导地下活动的人有几分周或罗的才气,那么,历史的演变恐怕就大不相同了。”
@烛下青史:中央之所以选择放缓脚步,是因为西藏的环境实在太复杂了,不管是自然还是人文。西藏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世界屋脊之高寒缺氧堪称寒冰地狱。行军路上是及腰深的积雪和零下30℃的严寒,两只脚彻底失去知觉是常有的事。而更要人命的是高原反应。十八军的每一个战士都要负重行军,在本就不适应的高原上还要做重体力活,结果可想而知。
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困扰着将士们,甚至有人咳出的痰被血丝染成了粉红色。没有氧气袋又缺医少药,军医是一筹莫展。有十八军的战士回忆,雪原上每一步都有人倒下。而记载在案的,因高原疾病而牺牲的战士达数百人。
行军艰难,后勤补给就更难了。从四川到拉萨的崎岖道路上,骡马队伍需要行走数月。有时一场暴雪就会阻断补给线数周之久。战士们经常只能挖野菜、逮老鼠充饥。
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宗教影响力深入人心。宗教与民族问题就像纠杂在一起的一团乱麻,想要捋开只能慢慢来。对此,我军将士严格执行民族政策:不打扰寺院宗教活动,不干涉民间信仰实践。
为了融入西藏百姓之间,战士们更是和藏民们学起了藏语、藏舞,并免费为群众治病送药或打水、耕地。十八军在西藏争取民众,中央也在尽力谈判。经过多轮磋商,最终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十七条协议》,实现和平解放。
此外,中央选择放缓脚步还有国际环境的考量。解放西藏之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地位尚未稳固。英美等国家一直试图干预西藏事务。中国政府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要避免给外部势力提供干涉的借口。因此能和平解放西藏,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史说新语: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看看古人是怎么靠“技术+威慑+套路”让造假者望而却步的!
时间回到北宋,公元1023年,四川成都。这时候的商人们可是愁坏了。原本他们做生意,用铜钱结算,一出门得带上几十斤铜板,走起路来像负重训练。于是,商人们动起了脑筋,发明了一种叫“交子”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银票的鼻祖。
可是问题来了,这不就是一张纸吗?如果谁都能印,那还得了?可现实却是,从北宋到清朝,几百年下来,几乎没有大规模的伪钞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答案就在这张“纸”上。别看它薄薄一片,造起来比登天还难!
首先,造银票的纸张可不是普通人能买到的。北宋时候,银票用的纸叫“楮皮川纸”,专门用楮树皮制作,这玩意儿别说买,普通人连碰都碰不到,全被政府垄断了。
后来元朝觉得还不够保险,干脆改用“桑皮纸”,到了明朝,为了彻底杜绝造假,索性往纸张里掺“废公文纸”,颜色特制成青黄灰色,密度加厚6.5克,比普通纸要结实许多。这一手,等于给假币制造者关上了大门。
假银票就算造出来,能花出去吗?即便有人敢铤而走险,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润杨的红楼笔记: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缘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她的“好人缘”更多体现为一种表面上的得体与圆融,而非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她的处世哲学和性格特点,使得她在贾府中广受认可,但也暗藏一些争议。
圆滑背后的疏离感,宝钗虽待人温和,却始终与人保持距离。她房间如“雪洞”般朴素,象征内心的冷寂。金钏跳井后,她用“糊涂人”的说辞安慰王夫人;尤三姐惨死时,她只关心送茶叶给黛玉——这种冷静到近乎冷漠的态度,暗示她情感上的克制。
功利性的人际经营,宝钗的许多善举暗含算计。例如她替湘云办宴席,既收买了人心,又凸显了黛玉的“小气”;赠送黛玉燕窝实为敲打其“多心”。曹雪芹用“时宝钗”的“时”字(顺应时势),点明她行为中的功利色彩
被压抑的真实性情,宝钗偶尔流露的真性情(如扑蝶时的少女情态、作“好风频借力”时的野心)反而成为她人设的裂缝。贾府众人爱她的“完美”,却未必真正理解她。
薛宝钗的“好人缘”是一种精心维护的社会面具,本质上是封建淑女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策略。曹雪芹通过这个人物的矛盾性,既展现了传统道德对女性的规训,也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真情”与“世故”的永恒冲突。她的受欢迎,恰恰反衬出大观园世界的虚伪与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