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历四代人,天门“十八条扁担”为何缺清晰史料?在陕郑氏宗亲欲厘清来源
创始人
2025-11-17 19:20:31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黄士峰 发自陕西

实习生 占泺涵

19世纪中后期,左宗棠临危受命,率大军西征新疆。左宗棠幕僚郑子兆作为运粮官,为保障前线物资供应,他特意从湖北天门老家召集了18名身强力壮的郑氏族人,将他们带到陕西。()

这18人,便是后来被称为“十八条扁担”的英雄群体。战争结束后,“十八条扁担”选择在陕西及周边安家落户。近些年,郑子兆的曾孙、今年90岁的郑用威接过自己爷爷和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寻找郑氏族人,并致电极目新闻热线(027-86777777)求助。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在陕西安康、西安、商洛一带寻访时,不少郑氏宗亲发出疑问,“一共才四代人,既然都接力寻找三代了,应该有很清晰的历史资料传下来?”“‘十八条扁担’的说法是怎么来的,是天门当地人说法,还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十八条扁担’有没有姓名,在当地族谱上有名字么?”“郑用威上下几辈的排字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和郑用威老人的儿女频繁联系了解情况。因郑用威年纪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且听力不是很好,其女儿将记者的问题转述给他,然后他用书信进行了解答。

“关于十八条扁担的信息,是我们(当地)郑氏族人的口传。”在信中,郑用威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1946年,他的祖父(郑子兆的五子)背上族谱到陕西白河县寻找“十八条扁担”的后人。不料在半路,因家中的六婆过世,被派人骑马追回祖父。此后因解放战争爆发搁浅,其祖父又于49年过世,再无人寻找至今。

至于“十八条扁担”的姓名,郑用威老人告诉记者,因当年兵荒马乱,且年代久远,“无后人知晓”,也没有更多清晰指向的历史资料供参考。

他还告诉记者,他们当地郑氏族人最近八辈人字辈为:昌、明、有、象、用、启、贤、良。当地堂号为“安仁堂”,其族谱记载始迁祖为“江西饶州府安仁县长城乡……”

记者将这些信息转述给陕西安康、西安、商洛等地郑氏宗亲联络人。他们表示将在各个宗亲群以及未来宗亲活动时,帮助留意寻找。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朱元璋宠爱郭宁妃,为什么让一个... 这个李氏不仅在位分上落后郭氏许多,连出身背景都不如郭氏出色,其父名为李杰,早年就在征战途中牺牲了,也...
同治帝如果没有早死,慈禧是否会... 同治皇帝,原名爱新觉罗·载淳,是慈禧唯一的儿子。公元1862年,咸丰帝驾崩,同治帝登上皇位,时年六岁...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要赐死自己的... 在马皇后死后,洪武洪武十七年九月,后宫服除之后,朱元璋便又进封李贤妃为“淑妃”,摄六宫事,成了后宫的...
揭秘:诸葛亮一天吃三升米是真是...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是东汉末年“智多近妖...
如果你有存款三四十万,一定要警...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过一个“新穷人”的概念。 他们并非一无所有,甚至拥有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