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莱现在的自由党领导生涯,说是《老板度假去》的翻版都算是客气了。她现在的领导地位早已沦为摆设,形同“政治尸体”,大家都在等着看她的同事什么时候会动手把她赶下台。
民调惨不忍睹,领导权岌岌可危
在澳大利亚政坛这么多年来,我真没见过反对党领袖的处境如此糟糕。莱接任已经将近半年了,但说她享受过所谓的政治蜜月期都不准确,连一天稳定的民意支持都没有得到过。选民根本不看好她,支持她的人甚至不到三成,而不满意她的人却接近六成,这一数据甚至比工党的支持率还高,联盟党的初选得票率也降到了历史低点,比半年前大选惨败时还少了八个百分点。
要知道,在澳大利亚政坛,主要政党的初选得票率从未低到这个程度,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不受欢迎”,而是选民直接在表达“不认可”。她的净满意度更是负值,甚至比彼得·达顿当时面对的最低值还要差。这样的数据对于任何领导人来说,都是随时可能被推翻的信号。
原本我以为,就算接手时基础差,至少可以凭借“新面孔效应”稍微缓解一些局面,结果发现我完全想多了。对比历任反对党领袖,就算之前口碑不好,刚上任时也能享有一段时间的平稳期,可莱上任后几乎立即跌入谷底,足见选民从一开始就没有接受她的政策和风格。
党内分裂严重,盟友动摇
民意垮掉是可以理解的,但党内团结问题才是最致命的。如今的自由党内部分裂严重,温和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争吵不断,与之前特恩布尔和阿博特时代的分歧相比,现在的内耗甚至没有底线。党内派系的纷争不仅没完没了,和国家党的合作关系也开始破裂,虽然之前两党有分歧,但关键政策上还能够互相配合。而现在,好几次的提案因为两党谈不拢而被直接搁浅。
更为严重的是人才的断层,2025年大选后,很多有潜力的年轻精英都未能成功当选。现在议会团队中能够挑大梁的人几乎没有,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都成了难题。盟友对莱也失去了信心,私下里对她代表的价值观产生质疑,认为跟着她走,自由党只会越来越偏离原有的路线。
一个领导人如果连自己的队伍都无法统一,外面的选民又怎能对她产生信任?在这样的内部分裂状态下,即使换上一个新领袖,短期内也很难把队伍整合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力量。
选票分流,内外夹击
如今的自由党面临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外部的政治环境一点也没有好转。工党那边虽然也有一些不满的声音,但他们的支持率却稳步上升,因为自由党太过拉胯。更让人头痛的是小党派和独立候选人的崛起,单一民族党的支持率一路飙升,现已是过去的两倍多,而一些蓝绿独立候选人在不少传统自由党席位上也表现不俗。
这直接导致了中右翼选民的支持被严重分流,自由党几乎很难把这些选票重新拉回。如此内外夹击的局面在澳大利亚政坛非常罕见,自由党想要突破现状几乎变得不可能。更为关键的是,自由党以前最为拿手的经济管理优势,现在也失去了公信力。近年来的改革进展缓慢,经济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选民自然无法买账。
本来希望通过经济政策来扭转局面,结果连自己最强的“金字招牌”也没能守住,这样的处境还能不被动吗?
没人愿意接手烂摊子,莱能撑多久?
按理说,支持率如此低迷,莱早该下台了,但她为何还能够继续担任领导?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个领导位置现在已经成了烫手山芋,没人愿意接手。潜在的人选都清楚,接手就意味着接一个烂摊子。党内的分裂、民意的丧失、人才的断层,想要扭转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搞不好还会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更何况,议会中的议员们现在大多关注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席位,没人有兴趣去争夺这个风险极高的领导位置。莱能坚持到现在,完全靠的是“没人愿意替”的原因。有人猜她能够撑到新年,也有人认为她能坚持到明年五月的预算案,但不管她能撑到什么时候,她的领导权实际上早已失去意义。
自由党现在就像这样无所作为,作为一个没有竞争力的反对党,既没有团结起来,也没有拿出一个像样的替代方案。如此一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坛几乎变成了单一政党制,工党虽然没有有效的制衡,但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除了参议院的绿党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果自由党再找不到突破困境的方法,那么下次的选举只会比这次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