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邢夫人亲自陪着她去拜见舅舅贾赦。但贾赦却以不忍相见为理由,拒绝了见面。黛玉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坐了一会儿,便提出告辞。邢夫人苦心劝留,希望她留下吃饭再走。
黛玉当然不会留下来吃这顿饭。首先,作为刚到贾府的第一顿饭,她当然要去跟贾母一起吃;其次,贾赦连面都不肯见,留她在他这里吃饭,岂不是更显得怪异? 有人会说,贾赦不愿见黛玉,是因为兄妹情深,不忍见她。可是,这种说法真让人难以理解。难道一个失去亲生妹妹的人,面对她的遗孤,应该是逃避而不是迫不及待地见见她吗?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拜访舅舅,贾赦连面都不露,还敢说什么不忍相见?这种借口,怎么可能有人会相信? 其实,贾赦的那番话,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并不是希望黛玉相信他所谓的不忍。黛玉虽然识趣没有追问,但她假装相信了他的说辞。随后,她还是很快提出告辞。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她自然也不再主动去见他——就像在第二十三回中,贾赦生病时,其他姑娘们都去请安,只有黛玉没有去,原因正是如此。 她应该去贾母那里,而贾赦也不愿再留下她。既然如此,邢夫人为什么还要苦心劝留她呢?她是不是看不懂贾赦的意思,还是根本没想到该去贾母那边呢? 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另一段留饭的情节。 在第五十三回中,宁国府的除夕祭祀之后,贾母被尤氏挽留吃晚饭。尤氏带着些许撒娇的语气抱怨:已经准备好了老太太的晚饭,每年你都不肯吃,今天就过来吧。她的这些话,实际上是希望贾母能留下来吃饭。 贾母平时偶尔也会到宁府用餐,记得第五回中她就曾带着宝玉在宁府小宴。可是,除夕那天,无论如何,贾母都要回荣府。为什么呢? 表面上,是因为宁府供祖宗的祭祀事宜繁忙,贾母觉得自己应该回去照顾;而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一层别的含义:祭祖仪式结束后,贾敬和贾赦等人会赶紧回到荣府等着给贾母拜年。即使刚刚在宁府见过面,依然不能算作给贾母拜年。 这时,贾敬、贾赦以及其他几位妯娌都在等着贾母到荣府。尤氏自然明白,如果贾母在宁府吃饭,而公公、丈夫和儿子都在荣府等着,她怎么能安心呢?所以,尤氏的撒娇其实只是在走个形式,她知道贾母一定会回荣府,而贾母也清楚她知道这一点。大家之间心照不宣,却依然得在言语上客气一番。中国古代的礼仪,有时就是这样虚伪。从这个角度来看,再回到贾赦和邢夫人的情境,你还觉得邢夫人苦留黛玉吃饭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为了给冷淡的贾赦遮掩面子呢?她的留饭不过是虚伪的客套,替贾赦找个台阶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