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最后一批苏-35去哪了?曾耗资20亿购入,如今为何销声匿迹?
创始人
2025-11-13 09:41:48

借助20亿美元的巨额军饷,中国空军近日一举购入了24架苏-35的全套配套,自此可谓空中之王的“三绝”——空速、空战、空中加油都大大增强了,空军的整体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批号称“终极侧卫”的四代半战机,当时被寄予厚望,不少人认为它将撑起中国远程制空的重任。

可十年过去,这批苏-35却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甚至演习中输给国产歼-10C,实战中在乌克兰被频频击落。它们到底去了哪里?为何越来越没存在感?

当年引进苏-35,其实是空军的“无奈之举”。2015年前后,歼-20尚未服役,歼-16还在试飞,南海局势却日益紧张。美国舰机频繁闯入,日本F-15J时常挑衅,中国急需一款能远程巡航、性能均衡的战机填补空白。苏-35凭借其大航程、矢量发动机和超机动性,成了最佳选择。但这场交易背后,中方更看中的是它的117S发动机技术——俄罗斯死活不肯单卖发动机,只好连战机一起打包买入。

随着这批苏-35的到货后,又将一支高调的空中“利剑”投入了南部战区的“南疆”航空旅的“刀锋”中,对南海的“天上之剑”又多了一把“利刃”,为南海的天上之剑更添了一把“利刃”。同时也将南部战区的“南疆”航空旅的“南疆之剑”进一步“锋锐化”,为南海的天上之剑更添了一把“利刃”。

它们航程高达4500公里,无需加油就能覆盖南海多数岛礁,还能为轰-6K轰炸机护航,2019年,军方曾高调展示苏-35夜间突防演练,官媒称其“已形成战斗力”。那段时间,苏-35是南海巡航主力,甚至曾驱离澳大利亚P-8A巡逻机,气场十足。

随国产战机如歼-20、歼-16、歼-10C等的不断大批服役,苏-35的短板也就逐渐暴露了出来。它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看似能探测400公里,但在强电磁干扰下性能骤降,还不如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俄制航电系统无法兼容中国数据链,连和空警-500预警机联动都困难,成了体系作战中的“孤岛”,可见即使是在模拟的空战中,苏-35的性能都还不如歼-10C的实战表现得更加的尴尬。

俄乌战场上的表现更是雪上加霜,俄军苏-35因缺乏精确制导武器,只能低空突防,结果被单兵导弹接连击落,其暴露了四代半的战机在现代的复杂多样的防空体系下的脆弱性,也让中国空军不得不重新对苏-35的定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于是,这批战机悄然转型,干起了“二线活儿”。它们不再追求主力空战,而是成了歼-20的“僚机”——隐身战机在前方侦察,苏-35在后端火力支援。

采用不时的扮演“蓝军”的角色手段,对印度的苏-30MKI等俄系的战机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模拟,对我军的飞行员也就使他们对自己的将来可能的对手的战术都得到了较好的熟悉。

如同一只“疯狗”般的苏-35不时就会主动的将自己的天线暴露在了对手的雷达探头下,充当了诱饵的作用,让真正的王牌歼-20悄无声息的藏在了幕后。

虽说战力受限,苏-35却为中国航空工业立下大功。借助对117S发动机的“拆了看”和对矢量喷管技术的深入研究,将其直接推动了国产WS-15的突破;同时,对破解的雷达电路板的深入分析,也为国产的相控阵雷达的抗干扰的算法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就连武器不兼容的麻烦,也倒逼出“外军平台+国产导弹”的适配方案。由此带来的巨大的技术红利,可谓远远地大大地超过了这20多亿的巨大花费。

新机型的逐一接装同时,越来越多的苏-35也将被逐一退役,目前24架苏-35仍在服役,但已淡出一线。预计到2035年左右,它们将全部退役。从“南海王牌”到“体系的配角”,这批战机的曲折命运,恰恰就体现了中国空军从对外依赖的局面向自主自强的方向的深刻转变。它们或许不再耀眼,却在那段青黄不接的岁月里,默默撑起了祖国的蓝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吉林师范大学排名最新或2023... 吉林师范大学排名最新或2023(历届)排行第291名近日,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了最新或2023(历届)...
中国计量学院排名最新或2023... 中国计量学院排名最新或2023(历届)排行第214名近日,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了最新或2023(历届)...
辽宁师范大学排名最新或2023... 辽宁师范大学排名最新或2023(历届)排行第214名近日,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了最新或2023(历届)...
陕西科技大学排名最新或2023... 陕西科技大学排名最新或2023(历届)排行第212名近日,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了最新或2023(历届)...
最新或2023(历届)四川省各... 要用三年时间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的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 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增加工资,而是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