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底气,从"核"而来。202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亮出三张王牌——东风-5C、东风-61和巨浪-3,这三款洲际核导弹的联手亮相,瞬间引发全球瞩目。
东风-5C:液体燃料的终极王者
东风-5C作为压轴出场的地面装备,以其独特的三车分段运输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款导弹延续了液体燃料推进技术路线,在这个固体燃料为主流的时代似乎显得与众不同。
液体燃料的秘密在于它能提供极强的推力和超大载荷,让东风-5C拥有超过1.5万公里的射程,并能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从中国本土发射,它可以覆盖全球任何目标,真正实现"全球到达"。更令人震撼的是,东风-5C能挂载氢弹头,中国是全球唯一保留氢弹现役的国家,这得益于于敏院士开创的"于敏构型",解决了氢弹保存寿命短的世界性难题。
东风-61:公路机动的生存高手
有了东风-5C这样的"大杀器",为什么还需要东风-61?答案在于生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东风-5C采用固定发射井部署,战时容易成为首批打击目标。而东风-61采用车载机动发射模式,可以在公路和野外快速转移,让对手难以定位。
东风-61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固体燃料易保存、结构简单,能让导弹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一旦接到命令,就能迅速发射。这款导弹的射程估计达到1.5万至1.8万公里,可携带多达12枚分导式核弹头,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和隐蔽性,成为二次核反击的可靠保证。
巨浪-3:深海幽灵的致命一击
真正让中国核威慑体系实现质的飞跃的,是潜射洲际导弹巨浪-3。它搭载在094A型战略核潜艇上,可以秘密潜伏在大洋深处,成为最难以被发现的"幽灵刺客"。
巨浪-3的射程达到1.2万至1.4万公里,这意味着中国的核潜艇无需前出到远洋,在相对安全的近海就能覆盖潜在对手的重要目标。每枚巨浪-3可携带6-8枚分导式核弹头,采用捷联惯性制导加北斗卫星修正的复合制导系统,精度达到100米以内,足以摧毁加固地下目标。
三位一体:互补共赢的战略格局
这三款导弹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战略体系。东风-5C是威力最大的"压舱石",负责在最极端情况下实施决定性打击;东风-61是灵活的"生存猎手",保证在遭受首轮打击后仍能实施有效反击;巨浪-3则是神秘的"深海幽灵",始终让对手处于不确定的恐惧中。
这种"三位一体"的核力量结构,使中国形成了固定与机动、陆基与海基相结合的多层次威慑体系。相比俄罗斯RS-28"萨尔马特"导弹的试射频频失败,美国"哨兵"洲际导弹因经费超标被叫停,中国的核导弹换代确实实现了对美俄的"断代领先"。
和平之盾:威慑为了不战
这些战略重器的亮相,展现了中国军工科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发展核力量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为了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真正的大国底气,来自于深埋地下、公路机动、潜伏深海的这些力量所带来的安全感。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确保和平。当中国同时拥有能够覆盖全球的陆基洲际导弹、神出鬼没的潜射导弹和灵活机动的公路导弹时,任何潜在的核威胁都将被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