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15:24·温知意
作品声明:内容来源于@海峡导报
文|温知意
跳出常规看世界
跟着知意观天下
一个鞠躬,搅动台湾政坛的沉疴旧疾。
11月8日,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甫一上任,就在马场町白色恐怖秋祭上做出一个震撼动作——她亲自向中共地下党员等政治受难者鞠躬致敬。
这不是普通的悼念,这是国民党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现任党主席出席统派追思活动,也是过去几十年蓝营政要不敢触碰的“禁区”。
这件事不只是“破冰”,更像是“破局”。郑丽文用一场秋祭,撕开了台湾政治长期回避的旧伤口,也悄悄地为两岸关系开出一条截然不同的新航道。
马场町,这个在台湾政治记忆中带着血色的地名,如今再次成为焦点。七十多年前,无数被定为“匪谍”的政治受难者在这里倒下,枪声与沉默共同埋葬了那个时代的恐惧与牺牲。
郑丽文在现场面对媒体,毫不闪躲地说:“必须来。”这三个字,说得不重,却句句扎心。她不仅向中共地下党员吴石、朱枫等烈士献花,还在演讲中直指“威权的幽灵、钳制言论自由的幽灵”依旧笼罩台湾。
话锋一转,她点名民进党,质疑其打着自由旗号却压缩意见空间的做法。
这是国民党35年来第一次正面回望白色恐怖的疼痛。从李友邦到钟浩东,从“中统”到“匪谍”,这些名字曾一度是国民党的“禁词表”,而今被郑丽文一一念出。
她没有模糊立场,也没有回避争议,而是把“缅怀先烈”“两岸同心”这些曾经被标签化的语汇,重新摆上台面。
这场秋祭,是“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主办的年度活动,但它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成为全岛瞩目的焦点。
郑丽文的出现,让这场纪念突然升格为一场政治宣言。她不仅在历史记忆上动刀,更在两岸政治的神经上松绑。
郑丽文不是一个“只敢动嘴”的政客。白色恐怖秋祭之后,她迅速启动了国民党内部的“重组工程”。副主席人选一亮相,岛内哗然。
李乾龙、季麟连、张荣恭、萧旭岑,这些名字在绿营看来都太“深蓝”,但在郑丽文眼中,这是她要“重新擦亮国民党两岸政策”的第一步。
她还丢出三大底线:不让台湾惹麻烦、不当地缘政治的牺牲品、要做和平缔造者。
这几句话,既是对内喊话,也是对外交底。她想让国民党重新走回理性路线,显然是要为台湾找一条平衡的出路。
郑丽文在马场町的献花,不只是对历史的告慰,更像是一次公开的“历史翻页”。她不是要抹掉白色恐怖的责任,而是要承认它、面对它、再超越它。她说:“希望未来台湾不再有人因为政治信仰牺牲,也不会再听到政治受难者五个字。”
她点名民进党“钳制言论自由”,也意有所指地说,台湾社会现在的“噤声氛围”,和过去的集体恐惧如出一辙。
她不是在为国民党洗白,而是在揭示一个更大的悖论:当年国民党错在压制异见,如今民进党却用相同的手段压制不同声音。
而这次秋祭,就是在告诉台湾社会:真正的“转型正义”,不是清算政敌,而是还原历史,还原真相。郑丽文这一鞠躬,既是对国民党过去的反思,也是在提醒民进党,现在你们也该照照镜子了。
据当地媒体分析,郑丽文的出现让“统派”、“两岸和平”、“历史记忆”这些曾被边缘化的议题,再度回到主流话语场。
她不是要翻老账,而是要翻新局。她用马场町的肃穆,打破台湾政治的喧哗。
她不是在继承国民党,而是在改写它。
她用一个鞠躬,告诉台湾,历史可以被铭记,但不该被滥用;两岸可以有分歧,但不该有敌意;国民党可以有过去,但更应该有未来。
这第八天的动作,或许正是百年老党重新找回“身份”的第一步。
一场秋祭,未必能改变历史,但或许能改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