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诸葛亮抓住关中地带空虚的机会,突然率军北伐。曹魏管辖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百姓纷纷响应蜀国的号召,全部投降。这次北伐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先占领陇右地区,掌握雍州和凉州,不仅可以增强蜀国经济实力,还能获得大量战马,这对蜀军骑兵的战斗力无疑是巨大的提升。
占领雍凉地区后,蜀国不仅能扩展领土,还可以补充人口和战马储备。经过短暂整军休整,诸葛亮便能向长安发起进攻,逐步对曹魏进行战略施压,最终实现匡扶汉室的宏愿。 在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投降后,魏明帝曹叡立即任命大将张郃,并提升其为特进,让其统帅大军驻守街亭,阻挡蜀军将领马谡的前进速度。这也意味着,街亭之战的成败将直接决定诸葛亮北伐陇右五郡的成功与否。 如果马谡能够坚守街亭,阻断曹魏援军,诸葛亮的主力就能顺利进攻陇右五郡。当时南安太守游楚曾指出:“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内,陇西吏人不攻自服。”意思是,只要蜀军能阻断陇道,让曹魏援军无法及时抵达,陇西官兵将在一个月内心服口服,蜀军便能顺利完成任务。 然而,马谡到达街亭后开始自负,不仅违背诸葛亮的军令,将两万余大军安置在山坡上,还对副将王平表示:“君命有所不受,临阵退敌,须见机行事。”马谡认为,将兵力布置在山上,可以居高临下投掷弓箭、滚木和石块,让敌军大败。但实际上,曹魏大将张郃抵达时并未立即进攻,而是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切断蜀军水源。 数日无水,马谡部队士气大乱,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张郃乘机发动进攻,导致马谡大败。所幸王平率领5000精兵鸣鼓示威,成功震慑敌军,并将残部带回主力部队。 马谡为何公然违抗诸葛亮军令?其身份颇为尴尬。街亭失守后,蜀军粮道被破,陷入进退两难。诸葛亮迅速反应,将当地1000多户人口迁至汉中,补充人口。战局稍稳后,诸葛亮下令斩杀马谡,并自降三级。 当初选择街亭守将时,众将推荐魏延和吴懿,他们皆为经验丰富、值得信任的将领。尤其魏延,已守汉中七八年,采取错守策略,让曹魏兵无法跨进汉中,守城能力极强,是街亭最佳人选。然而,诸葛亮希望培养新人,将街亭重任交给马谡。马谡此前在平南中提出“攻心为上”的策略大获成功,并且对军事战略颇有见解,因此诸葛亮才对其寄予重任。诸葛亮临行前再次强调守城方法:“当道下寨,使敌不得过。”他还特别交代副将王平谨慎监守,确保战略执行。然而,马谡抵达街亭后完全无视命令,拒绝王平劝说,将大部队安置在山上,最终为失败埋下伏笔。 马谡为何如此执拗?其实很简单,他经验不足,缺乏实战眼光,如同现代马路杀手般冲动。街亭地势宽阔平坦,长约十余公里,西北为山地,东南为秦岭,防守要道必须布兵于关隘核心,否则仅凭两万兵力难以阻挡张郃正面进攻。诸葛亮明确指示,街亭只需守不攻,阻挡曹魏援军即可,即便失守也不影响北伐主力攻陇右五郡。 综上所述,无论谁镇守街亭,都难以完全阻挡曹魏援军。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在于用街亭牵制敌军,为蜀军攻取陇右五郡创造条件,即便街亭失守,北伐大局依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