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朝夕不停地催促着我们向前奔跑。
转眼间,第一批75后即将跨过五十岁的门槛。
从前,总听人说,“五十岁之前拿命换钱,五十岁之后用钱换命。”
乍听起来,像是句玩笑话,可细细琢磨,确实有道理。
我们年轻的时候,要为家人拼搏,创造优渥的物质基础,时常忽略自己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待到五十岁之后,身体年深日久积累的问题慢慢地一一显露,我们就会成为医院里的“常客”。
如果你是奔五的75后,劝你不要做这5件事,往后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01
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老话讲,“衣烂从小补,病从浅中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问题在初期都是容易解决的,等拖到积重难返的地步,往往就无力回天了。
同事刘姐48岁,身体一直很好,说话声如洪钟,每天晚饭后都在小区里锻炼。
然而,就在今年体检时,她被查出患了胃癌。
原来,刘姐平时偶尔会胃痛,以为是着凉了,就没当回事。
每次她感觉疼的时候,咬牙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不曾想这竟然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告。
当人生路行至奔五的年纪,我们既是子女的依靠,又是父母的倚仗。因此,我们一旦察觉身体有异样,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埋下重疾隐患。
珍视健康,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家庭的守护。
02
不要让焦虑代替快乐
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不管遇到多难的事,总有应对的解决办法。
在电视剧《熟年》中,奔五的张春梅是杂志社主编,丈夫是大学教授,儿子刚刚大一。
他们夫妻恩爱,儿子也懂事,原本岁月静好的日子,却突然被丈夫的不告而别打破。
其实,丈夫离开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学校不回家。张春梅以为他有了外遇,问过他,他没有承认,可也不愿多说。
张春梅每天的工作压力很大,回家还要照顾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儿子也开始叛逆,加上丈夫的迷之失联,她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后来,她在学校宿舍收拾丈夫的东西时,发现了治疗抑郁的药物,她才明白丈夫这些反常行为的原因。
那些日夜折磨着她的猜疑和委屈,一瞬间都化为了心疼与释然。她才意识到,原来两人都在各自的泥潭里苦苦挣扎。
于是,张春梅几经思量,决定不再焦虑内耗,给丈夫想要的自由,把婚离了。
然后,她辞职和朋友一起创业。这样,她就有余力照看婆婆,还请了保姆帮忙。
对于儿子的音乐梦想,她从极力反对到鼓励支持,跟儿子之间的感情也不再剑拔弩张。
张春梅想明白了,郁闷不解决问题,她只有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所有的事情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五十岁的人生,不该只被“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束缚住。除了社会属性,别忘了你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你自己。
不妨,选个恰当的时间,让我们给自己的心放个假,用愉快的心情浇灌生活,享受平凡日子里的自在与畅快。
让焦虑随晚风飘散,任愉悦伴烟火常安。
03
不要放弃学习
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曾说,“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人这一辈子,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让我们的思想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让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椿萱茂养老院里的余老师,在退休后先是上了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水彩画。
6年后,她又玩起了平板电脑,手机游戏也不在话下。
81岁的时候,余老师积极学习手工,为自己织毛衣,还给闺女改好买大了的秋衣。
不仅如此,她还一直保持着睡前读书的习惯,步履不停地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余老师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打破了年龄对于人生的限制,延缓了认知衰退。
年近90岁的她,在95后陈卓的鼓励下学习拍视频,把年轻人的流行语学以致用,成为了“网红奶奶”。
所以,无论我们多大年龄,只要愿意学习,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在学习中拓宽生命维度,从收获里丰盈生命内涵。
04
不要无用社交
古人云,“广交不如择友。”
朋友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精;关系不在于酒肉饭局,而在于心灵共鸣和三观契合。
表哥已经49岁,去年夏天,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退出维系了多年的人脉圈。
他发现,与其花时间周旋于吹牛攀比的社交场,不如多关心家人,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现在,表哥不再熬夜,调整作息。
每天早上,他去陪父母晨练,一边锻炼,一边听他们絮叨家长里短。
上午,表哥和妻子共同打理店面,分担经营的责任。
下午,他去菜场买菜回家做饭,感受柴米油盐的琐碎。
晚上,他先和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纾解他们学习的压力。
然后,表哥再与妻子一起追剧,帮她吹头发,听她讲述店里的趣事,分享彼此的感受。
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却充满了爱与关怀,远比表哥那些空洞的社交更温暖、也更珍贵。
酒肉朋友易找,患难之交难寻。倒不如回归家庭,珍惜至亲的相守。
舍弃无效社交的喧嚣,专注滋养亲情的丰饶。
05
不要堆积杂物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曾说,“整理房间,就是整理人生。”
断舍离不单单是扔物品,而是一场与心灵的对话,让你了解自己最真实的需要。
朋友赵赵是标准的75后,有着勤俭持家的美德。
但是,她会在家中存放很多无用的杂物,比如:商品的包装袋、纸盒子、用完的瓶瓶罐罐。
赵赵总觉得会有用处,然而常常留到最后也没有用。这些东西不仅令房间杂乱不堪,还会让人情绪烦躁,甚至成为她和家人频频争吵的源头。
直到她接受了妹妹的建议,在学习了断舍离的课程后,赵赵才明白,只有简单的生活方式,才能让内心归于平静。
真正的勤俭不是囤废品,而是物尽其用。真正的平静不是扔东西,而是化繁为简。
打破执念的枷锁,重建内心的秩序。
忘了在哪看过的一句话,“五十岁要学会舒展身心,学会爱自己。”
人生下半场,先取悦自己,才能更好地拥抱生活的馈赠和挑战。
我们要拿掉所谓的负担,重视身体预警,保持心情愉悦,坚持不断学习,呵护关爱家人,摒弃心灵垃圾,方可轻装前行,让后半生活得自在通透。
重温生命的真谛,感悟生活的主题。
上一篇:重阳节为何是九月初九?
下一篇:如果有一天我们变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