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沙特国宝为何“首秀”郑州?
创始人
2025-10-28 19:20:38

【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生生不息的智慧光芒。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孕育出风格迥异却同样绚丽的文明。但是文明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交流与互鉴中相互碰撞、融合,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当旅行者踏上异域的土地,当商队穿越荒凉的沙漠,当思想跨越语言的藩篱,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便在两个文明之间悄然发生。如果说旅行往来是文明互鉴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方式,那么,承载文明印记的器物跋涉万里抵达遥远的域外展览,则是一场深刻而盛大的讲述。

学术交流、文物展览推进文旅合作

在日前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行的“2025年郑州·埃尔奥拉考古学学术交流会”(下称:学术交流会)上,众多中外专家围绕埃尔奥拉古代王国与河南地区古代王朝在文明多重表达方面的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专家们认为,埃尔奥拉与河南的古代城市规划、文字、贸易路线以及精神世界等诸多古代先民的创造,共同推动并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交流与融合。

10月21日,游客在参观“时空寻踪:阿拉伯半岛北部诸王国文明”特展。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现场了解到,本次学术交流会是沙特埃尔奥拉与中国郑州继“时空寻踪:阿拉伯半岛北部诸王国文明”特展(下称:“时空寻踪”特展)后,又一次重要合作,旨在进一步强化沙特阿拉伯与中国之间的文化、旅游联系。

据悉,由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与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联合策划的“时空寻踪”特展已于9月26日开幕,共展出30件来自埃尔奥拉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15件首次公开展示的珍品,和10件来自中国的文物。该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在学术交流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国际学术考古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对于中国和沙特之间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推动中沙文明对话,深化双方文化、旅游和经济领域多元合作的重要一步。”

任伟指出,这里是“与历史同行”的“文化郑”,也是充满人气与活力的“国际郑”。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作为“城市文化会客厅”,促成了一场阿拉伯半岛绿洲文明与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深度对话,加深了人们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理解,丰富了“和而不同”的人类文明在世界不同区域社会发展中促进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对观察者网表示,此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术交流和文明互鉴,还有助于推动“比较考古学”和“比较文明学”的展开。只有“比较文明学”开展起来,文明互鉴才能走向深入。

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文化副总裁阿卜杜拉曼·阿尔苏海巴尼博士对观察者网表示,“中国和沙特阿拉伯或许地域相距遥远、文化也各具特色,但两国的历史揭示了人类的共同经历与表达方式能够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阿尔苏海巴尼博士介绍,“时空寻踪”特展及同期举办的交流会是促进对话与连结的有力平台,本次合作得到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伙伴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合作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关资料显示,沙特阿拉伯与中国之间的旅游联系已日益紧密,中国已成为埃尔奥拉日益重要并持续增长的旅游客源市场。近期一份针对中国市场的调研显示,自然风光、身心放松、健康养生以及艺术与文化遗产是中国游客选择沙特旅游的关键因素。

“中国游客是我们最真诚期待的客人”

针对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合作推出的“时空寻踪”特展,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总监丽贝卡·富特博士对观察者网介绍,很多人对展览中那尊德丹王朝的大型砂岩雕像很好奇,并充满疑问。“其实,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如此巨大而宏伟的雕像本身就能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观展体验。但如果从雕塑的传统与风格来看,它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德丹王国时期的埃尔奥拉雕塑艺术,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与文化包容性。”

富特博士说,这尊雕像的站姿与希腊戏剧中的合唱队姿态颇为相似,而正面的表现方式又借鉴了埃及艺术的传统技法。因此,这件作品可以说是融合了东北、西北及西方贸易路线上传来的多重文化影响。然而,它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吸收外来艺术形式的同时,发展出具有德丹本地特色的独特风格。

中国文物与沙特文物同框“对话”。观察者网

对于“此次活动对推动中沙两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有何意义”这一问题,富特博士表示,“我认为这次合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文物保护层面,更在于文化与学术交流。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与中国及中国人民展开更深入的接触,分享我们在沙特阿拉伯的文明成果,同时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明传统,探讨两地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似与差异。”

富特博士提到,中国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有序、文化体系发达,这也是我们选择中国作为首次国际研讨会举办地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比相似历史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明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共性与差别。

在文化和旅游层面,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文化部门规划高级经理塔哈尼·阿尔马哈茂德对观察者网表示,世界文化遗产和考古遗址是埃尔奥拉旅游体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吸引着全球游客前往实地探访。“我们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国游客更是我们最真诚期待的客人。沙特正积极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希望为到访埃尔奥拉及其他文化遗址的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针对中国游客,我们已经配备了能够使用中文的官方讲解员,他们能以中文为游客讲解埃尔奥拉的历史、遗迹与文化景观,帮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文明与故事。” 阿尔马哈茂德说,随着中沙之间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这种努力将为中国游客带来更具品质与深度的旅行体验,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文化理解与情感共鸣。

“文化旅游交往是文明发展的催化剂”

在“时空寻踪”特展中,一件来自阿拉伯半岛纳巴泰王室陵墓的丝绸织物残片引起了现场众多观众的议论——难道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前,阿拉伯半岛北部与中国之间已存在某种形式的物质文化交流?针对这一有趣的现象,富特博士表示,“我们目前尚无法确切了解在远古时期,阿拉伯北部地区与中国之间的交流程度,但是,这块丝织品的年代与纳巴泰王国时期相吻合,同时那个年代也正是丝绸之路的开端时期。”

来自阿拉伯半岛纳巴泰王室陵墓的丝绸织物残片观察者网

“目前的难点在于,我们尚未确定其丝线的DNA成分,因此无法明确判断其产地究竟是否来自中国。无论如何,这件文物清楚地表明,在纳巴泰时期,东西方之间已存在较早期的长距离贸易往来。” 富特博士表示,此外,我们也不清楚这块丝织品在到达埃尔奥拉之前究竟经过了多少中间环节,也无法确定它是通过贸易、馈赠,还是其他形式传入的。但无论如何,它的存在为我们揭示了当时文明间跨区域交流的可能性。”

作为沙特文化部指定的2025“沙中文化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空寻踪”特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构建起了一座坚实的文化桥梁,链接起阿拉伯半岛北部古代诸王国的遗产与河南蕴藏的悠久中华文明。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对观察者网介绍,“此次展览和学术研讨使中沙两国的文化得以更深度地交流、互鉴,使人类文明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并且让观众、游客理解了两种文明的发展脉络,以及人类为应对生存挑战所展示出来的智慧,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和而不同’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主旨。”

郭磊表示,自9月26日开展以来,吸引了大量郑州及周边一些地区的观众、游客前来参观,甚至还吸引了很多境外的旅行团。“观众反响非常强烈,截至目前该展览大约接待了13万人次的游客。这种饱含异域风情的展览,对大众来说比较具有吸引力,同时埃尔奥拉‘绿洲文明’也是古代文明的一种形态,大家对此有很大的好奇心。”

“此外,展品中不仅有埃尔奥拉的文物,我们也匹配了同时期中国的一些文物,让不同的文明以及它的物化载体,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呈现,使得展览的层次更加丰富,拓宽了信息量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游客的观展体验,所以大家看的也比较过瘾。” 郭磊说。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广阔对观察者网表示,从历史的长镜头看,文化旅游交往一直是文明发展的催化剂。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的通道,更是思想、技术和艺术的传播网络。当代的大众旅游时代,这种文明的动力源非但没有减弱,反而以更密集、更频繁的方式重塑着世界各个领域。“文化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明对话,其交流、交往的最高境界,或许正是‘时空寻踪’特展和学术交流会呈现出来的这种‘和而不同’的实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靖难之役后,大明朝的藩王去哪里... 大明定江山 诸藩屏帝室公元1368年,四处征伐的朱元璋在硝烟迷漫中登基大宝,一统天下,国号大明。新政...
古代公主的地位很低吗 为什么下... 古代公主的地位很低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婚...
明朝是怎么丢掉云南100万平方... 明朝时期,在东南半岛北部存在一些册封的土司,后来将之统称为“三宣六慰”。这些土司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
清朝皇室的婚姻生活如何 皇子和...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清朝皇家婚姻生活。首先我们要说说指婚,说起指婚这个词,喜欢看古装...
古代打仗粮草这么的重要 如果不... 不打仗就不需要囤积粮草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