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冬暖夏凉,是驱寒避暑的好地方。最近北方特别冷,看电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在抖音刷到过几次电影《带你回家》的短视频,评论区讨论很激烈,于是我决定去看一下这部小成本电影。
我看电影之前扫了一眼故事梗概,了解到是关于中国式母女关系的电影,阿尔茨海默症是母女俩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全片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个切入视角很不错,它没有把镜头全都聚焦在疾病造成的困境之上,而是通过这个困境一点点剥开母女两的情感问题,让母女两的关系自然地从误解过渡到和解,最终还赚足了我的眼泪。如今的电影市场,能有这样一部不骄不躁缓缓道来的电影,是令人敬佩的(佩服出品方不怕亏)。
我在购票前,翻阅购票APP时发现,《带你回家》的预售情况表现不俗,这让我格外惊讶,毕竟这么一部三无产品,导演处女作,正常来说也就是艺联片的票房水平。在同一天还有《世界计划:无法歌唱的初音未来》《下一个台风》《阳光俱乐部》等影片上映的情况下,《带你回家》的预售票房仅次于基本盘稳固的二次元片,预售总票房不仅超过了黄晓明主演的《阳光俱乐部》,甚至超过了排片是它十几倍的张子枫新片《下一个台风》。带着这份惊讶,我检索了各个社交平台,发现《带你回家》此前在全国多地进行过超前点映,各个平台的点映口碑基本看不到差评。看完片后,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小片能做到口碑0差评了。真的很难有人能在看完全片后给它打出差评。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看电影不能盲从。好电影从来不是依托大明星、大场面、大IP而成就。
正如这部《带你回家》,与同档电影相比,就是一部“三无”电影,没IP,没名导,没名演,甚至也没什么大制作。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可以说这是一部“三强”电影,它“强化亲情”、“强化表演”、“强调和解”。观众无论是从故事,还是表演,以及影片中的和解主题,都能够被代入影片情境当中,这是一部与现实几乎零距离的作品,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特别是中年人与父母辈的相处、照顾老人等生活细节,处处都能够带给观众启示。看完电影之后,我进一步感恩父母的养育,相信父母也愿意尽量多和孩子敞开心扉。
电影看完之后,我的脑海中始终在回忆着电影的情节,张缘缘与母亲安娜长达数十年的分离,两人重逢之时,看似已经没有了亲情。可是,安娜突然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这让张缘缘怎么办?
张缘缘只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然后带着女儿回美国。母亲安娜数十年的缺席,她觉得不亏欠母亲的养育之恩。可是,张缘缘与母亲短暂的相处中再度萌生的亲情,让张缘缘越来越割舍不下,当年母女决绝分离的真相也被揭开,母亲对张缘缘的爱和付出,让人泪目。
这样的影片不仅拥有一个触动人心的好故事,还凭借与现实的紧密关联,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同频共振。母女之间的误解矛盾,以及子女如何赡养患病老人,这些片中的剧情冲突,都是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热点议题,这也可能是每个家庭都会面对的问题。导演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张缘缘和母亲的故事让母爱主题升华。
因此,我愿意向亲朋好友推荐这部《带你回家》,它在这个商业喧闹的市场中犹如一股清流,缓缓流过观众的心间,回味尽是甘甜之美。最后,我甚至觉得我无法用文字来传递我的观影感受,这是一种很难言明的感觉,就只想更爱妈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