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席,成了党史上少见的“黑马出线”例子,她上位速度快,动作也快,没几天就端出新的人事安排,把李乾龙和季麟连请上副主席的位置。
但奇怪的是,该说“恭喜”的那几位大佬,一个比一个安静:卢秀燕、赵少康、张亚中这三位平常在党内最有话语权的人,竟然没一个对郑丽文的胜选表示祝福。
郑丽文算是把人事布局当作先手,可惜这一步虽然走得干净利落,却也踩到了不少人的痛脚,她确实是想整合党内、理清路线,但从目前的反应看,整合之路恐怕没她想得那么顺。
郑丽文用人没乱来,但用的都是“统派”
季是国民党军系出身的大佬,在退役军人当中影响力不小,尤其在党内最保守的那块“深蓝”群众里,说话很管用。
郑丽文让他当副主席,就是要稳住这群人,表明她不会背离传统路线,尤其在两岸问题上,她要给党内信心:国民党还是那个国民党。
而李乾龙的角色更像是“润滑剂”,他跟很多地方派系都混得开,不管是侯友宜、卢秀燕这些地方诸侯,还是党内老资格,他都能搭上话。
更关键的是,他在两岸关系上立场也偏“和缓”,和郑丽文的主张基本一致,郑让他当副手,其实是在替自己铺路,为后面整合地方势力、拉拢不同派系做准备。
所以这两个人选,看起来是“老人回锅”,其实是郑丽文下的一步稳棋:一边安抚最保守的深蓝,一边搭起和地方派系沟通的桥梁,她不是为了“报恩”用人,而是为了“摆好架子”稳住阵脚。
三巨头不表态,不是没空,是不服
郑丽文这次上位虽然赢得干脆,但党内不是所有人都买账,卢秀燕、赵少康、张亚中这三位重量级人物祝贺声来得慢(后续陆陆续续祝贺),原因不简单,既有路线问题,也有私心作祟。
卢秀燕地方出身,政治风格偏中性,讲话也比较模糊,主打一个“别惹事”,而郑丽文这一套“我是中国人”“支持九二共识”的立场太鲜明,等于直接把党往“统”这边拉。
对卢来说,这种路线会让她在中部选民中处境尴尬,郑丽文越走得坚定,卢秀燕就越难站在她那一边,更不用说,两人从来不是一个圈子的人,郑现在掌权,卢自然不愿轻易低头。
赵少康多半是憋着气,他一向走的是“反共蓝”,认为国民党就该和民进党对着干,不能再走以前那套“温温吞吞”的老路,而郑丽文虽然立场稳,但说话做事比赵少康柔和得多。
选战期间,赵少康还公开批评郑的路线过于“亲陆”,希望她当选后要“划清界线”,结果郑不但没改,还更坚定地把“统派”请进高层,这对赵来说是赤裸裸打脸,他当然不想当众认输。
张亚中他是理论派,长年研究两岸关系,也确实有学术背景,他曾三度参选党主席,都没成功,这次又被郑丽文“压过”。
心里肯定不舒服,他讲究理想,希望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更有方向感,更敢于推动统一进程,但郑丽文的做法,更像是“稳中求进”。
她要的是对话和务实,而不是激进推进,这种差异让张亚中觉得她不够“格局”,所以他还想再看看局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张亚中对一中原则非常支持。
郑丽文的难题,不在外面,全在党内
郑丽文的挑战,不是民进党,也不是选民,而是她自己人,国民党从内到外没有一个统一意见,每个人都想当领头羊,但没人愿意低头让路,郑丽文现在掌权,只是刚坐上椅子,椅子下面的钉子还没拔完。
她现在要面对的,首先是老中青三代的割裂,李乾龙虽然能当“粘合剂”,但他跟卢秀燕关系太近,如果未来卢参选2028,李会不会“倒向老朋友”,不好说,郑丽文不能完全依赖他,得自己想办法平衡地方派系。
其次是媒体压力,赵少康向来对郑丽文、张亚中等人不怎么喜欢,随时可以在节目上“敲打”她,这对郑来说,是看不见的压力,如果她处理不好,媒体风向一变,很容易让她陷入“党内不稳”的印象。
再一个是理念上的拉扯,张亚中这种人,虽然不一定有实权,但在党内有一群“理念粉”,这些人不多,但声音响,他们要的是“统一路线”,不是“模糊妥协”,郑丽文如果走得太务实,这些人可能会觉得她“不够稳”。
所以说,郑丽文现在的处境,其实像是在走钢丝,一边要拉住深蓝,一边又不能吓跑中间选民;一边想整合党内,一边还得防着自己人“背后捅刀”,她的每一步,都得踩得又准又稳。
国民党需要稳
国民党这些年选举没有过优势,靠的不是对手强,而是自己先乱,每逢大事,必出乱子,几乎成了标配,郑丽文这次如果想改写这个局面,光靠任命两位副主席是不够的。
她要想真正带起国民党,必须先说服这三个巨头,至少让他们不唱反调,她不需要他们全力支持,但至少不能在关键时刻“拖后腿”,国民党的问题,不是缺人,而是每个人都想当“主角”。
更关键的是,郑丽文必须把路线讲明白,但不能讲死,她可以坚持九二共识但同时也要让这些人认同他的观点,或者认可他的行为。
而且她还得处理好人事布局的后续效应,李乾龙现在是缓冲带,但未来可能是变数;季麟连能缓和深蓝,但能不能带动年轻人,是个问号,郑丽文得考虑下一步怎么延伸组织、怎么吸引新血,而不是光靠老兵打天下。
郑丽文带动全局
郑丽文这次的布局,是有逻辑的,也有胆识,但她面对的党,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而是一群各有算盘的“政治玩家”,她拿到的是指挥棒,但乐团里每个人都想当指挥,这才是她最大的难题。
她要是真想做出一番功业,压住分歧,找出一条多数人能接受的道路,这不是嘴上说说“团结”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靠实打实的行动和智慧去铺路。
未来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郑丽文不是没有机会,但她要走得通,必须先让党内这些沉默的大佬,至少愿意听她说完一句话。
国民党要不要变,就看郑丽文敢不敢真的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