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临终前,把远在辽东的司马懿紧急召回京城,并把年幼的曹芳托付给他。他语重心长地对曹芳说:“你要记住,就是他,司马懿,不要弄错。”随后又对司马懿说:“曹芳今后就靠你了。”司马懿恭敬地回应:“陛下放心,先帝当年不是也托付过我吗?”魏明帝听后安心地点头,并让曹芳上前紧紧抱住司马懿的脖子。这一幕动人的托孤场景,让在场的官员们无不动容,泪水盈眶。当天,魏明帝便辞世了。
魏明帝去世后,司马懿与曹爽轮流处理政务。司马懿能够成为顾命大臣,完全是靠自身的才干和努力。早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就提出了“且耕且守”的军屯制度,被曹操采纳,从而逐步提升了自己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后来,蜀汉丞相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都是司马懿亲自率军应对,最终耗尽诸葛亮的精力,使他病死五丈原,蜀汉也再难对中原发起有效进攻。
司马懿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曹丕和曹叡两代君王的重用,成为真正的顾命大臣。而曹爽则只是因为皇族身份被任命辅政,年龄、官位和能力都不如司马懿,因此心生嫉妒,想方设法排挤他。谋士何晏给曹爽出计:“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尊贵却是闲职。以后尚书上奏的事情,先由你决定,不受司马懿牵制,这样大权就不会旁落。”
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司马懿的智慧与政治手腕,也反映了曹魏朝廷复杂的权力斗争与托孤场景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