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特稿|“洋高参”为何连续37年赴约?
创始人
2025-10-23 10:01:44

【原标题】“洋高参”为何连续37年赴约?

文/本报记者 姚玉洁 有之炘 唐斯琦

金秋十月,黄浦江上波光粼粼,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以下简称“市咨会”)在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行。40余位全球CEO飞越重洋,围坐在宛若巨大舵盘的环形会议桌旁,开启一年一度的城企对话。从问计人工智能(AI)发展到共拓新质生产力,这场高规格的对话超越了“建言献策”,成为共振共赢的“双向奔赴”。

从单向倾听到双向互鉴

10月12日,40余位“洋高参”汇聚黄浦江畔,为上海城市发展出谋划策。自1989年成立以来,市咨会已构建起一张汇聚全球智慧的“国际智囊网”,它不仅是上海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契机。从最初的8国12人到如今的15国46人,参会的顶尖企业家来自遍及亚欧与南北美洲的全球各地;行业由早期的传统制造业、采矿业,延伸至半导体、生物医药金融审计等新兴领域。走过37年历程,市咨会已成为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现场(陈浩明 摄)

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变化正在发生:上海与这些“国际智囊”之间的互动,已从早期的单向倾听,发展为如今的双向互鉴。

昔日的工业旧址,如今已成为AI的展示舞台。10月11日下午,出席第37次市咨会的30余位外方代表来到徐汇西岸,了解人形机器人和AI在各领域各场景的最新进展。

“这是我参加咨询会的第17年,AI让它成了最特别的一年。”常年穿梭在上海和巴黎之间的贝恩公司合伙人布鲁诺说,“这些机器人非同寻常!”

市咨会副主席、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惊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速度:“年年来,年年都有新感受,特别是中国在电气化与数字化领域的快速发展,正是施耐德电气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依据。”

来沪参会的间隙,这位“中国通”特地考察了施耐德电气位于上海普陀区的“灯塔工厂”——生产线上机械臂高效协作,物流机器人有序穿梭。“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28家工厂,很多源自中国的原创设计与实践被推广到全球其他地区的施耐德电气工厂。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辐射全球。”赵国华说。

加码中国应对不确定性

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的航船驶入一片未知水域,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成为所有企业必修的课题。在这片迷雾之中,一批全球领军企业作出了相同的战略选择——用加码中国市场来应对不确定性。这不是盲目押注,而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与未来趋势的理性判断。

“上海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各方声音,促进多元合作。”市咨会主席、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说。在地缘政治、国际贸易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市咨会以“开放”为主题恰逢其时。

今年,罗氏制药中国宣布在上海投资20.4亿元人民币建设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自去年市咨会举行以来,已有13家成员企业计划在沪新增投资,金额超300亿元人民币。

“为了让外资企业高管更能理解上海乃至中国市场的优势,我经常用三个以字母P开头的单词来阐释:一是增长的可能性高(Possibility),中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和创新能力,能快速将想法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二是可预见性强(Predictability),企业可以从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中看到很多实实在在的机遇;三是亲商政府(Pro-Business Governance),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常年与外资企业打交道的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告诉记者。

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为不同行业的跨国企业提供增长动力。

2006年,直观医疗旗下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入中国市场,开启我国手术机器人医疗应用新篇章。2024年6月,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浦东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达7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直观复星在中国设立了7个区域培训中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已累计服务80多万病患。

一个月前发布的《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外资企业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支持它们与上海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直观医疗全球董事会主席古迦睿为此备受鼓舞:“上海正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高地,我们从中看到了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受益者,日前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批设立,这是今年首家获批设立的外资独资券商,也是首家日资独资券商。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是市咨会的新成员,该集团董事长今井诚司与记者分享了这一喜讯。他说:“中国的债券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市场竞争环境较为激烈,但考虑到市场规模、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证券业务需求的增长,我们判断有必要积极进入这一市场。”

“新质生产力”成为焦点

近年来,中国在AI、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领域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产业崛起、新模式涌现、新动能释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发现,在今年的市咨会上,“新质生产力”被跨国公司CEO们频频提及。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表示,在9月刚落幕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参展。他观察到,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中国产业发展呈现出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的趋势,“新质服务”也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认为,在地缘政治、供应链安全等冲击下,国际经贸格局和竞合逻辑发生重大变化:竞争的核心从过去整合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运作,追求极致的低成本,转向创新生态的构建和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与关键原材料。在这一新格局中,中国以丰富的消费场景、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关键原材料的丰富储备及其完备的加工体系、活跃的创新氛围、稳定的营商环境,以及在数字化与绿色转型中的领先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工业巨头西门子把目光投向中国的AI革命。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说:“去年我们承诺将100家上海新伙伴纳入西门子生态系统,如今我们的本地伙伴数量已超过300家,其中多数正借助AI加速创新。”

依托上海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西门子已经和临港集团、上海国际数据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碳足迹数据交换平台,工程师可在几秒内自动生成高可靠性操作代码,错误率大幅下降;与中国企业共建的AI智能体,融合机器学习与DeepSeek模型,将冰铜品位稳定性提高15%,降低能源消耗。

截至目前,上海已集聚近8万家外资企业,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55家、外资研发中心627家。诸多外资企业不仅扎根上海,也在中国的其他地区拔节生长,辐射并带动长三角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发展。

当下,中国正在制定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站在新蓝图的入口,以“开放、创新、包容——迈向2030的上海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37次市咨会,也是一封面向全球参与者的邀请函——真正的机遇,蕴藏于中国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之中,也蕴藏于同频共振、合作共赢的开放对话之中。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10月23日第8版

编辑 何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红舞鞋》未播先糊,剧组在学校... 《红舞鞋》剧组闯祸了,作品未播先糊,因为剧组人员到云南大学取景时,莫名其妙的搬开路障,跑到人行道上开...
《红石榴餐厅》首播!熬夜追完2... 央视又上新剧了,正所谓央妈看重必属精品。开播前一天定档,爱奇艺、芒果、优酷、芒果四大平台联播,没有云...
最新或2023(历届)党员学习... 党员两学一做心得体会一  今年全国将在党员中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共...
毛晓彤主演《余生有涯》,真没问... 看了几集《余生有涯》,好心疼毛晓彤主演的叶思北。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上大学一直自己边赚钱边上,家里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