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后,市场突然大变脸。
A股,黄金、日经指数、美股三大股指期货等全部大跳水。
从A股来看,主要股指结束了短暂的“TACO”行情,回到上周五的格局,科技股继续调整,低位板块和红利资产持续获资金关注。双创指数连带科创50指数,基本都将昨日反弹的成果回吐殆尽。香港股指亦全线走弱,截至收盘,恒生科技指数跌超3%,恒指亦跌超1.7%。
市场为何调整?会酝酿新一轮风格切换吗?
01
市场为何调整?
综合媒体分析,调整的原因可能跟两则大消息有关。
第一,关税扰动再起,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第二,日本又飞出“黑天鹅”事件。
日本公明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后,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能否成功当选日本首相存在变数。在野党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和国民民主党的干事长计划举行会谈,讨论推举新首相。
共同社报道,在首相选举中,由于没有单一政党在众议院取得过半数议席,因此很可能进入最终投票阶段,若立宪民主、维新会、国民民主三党推举统一候选人,议席总和就会超越自民党的196席,令政权更迭成为可能。
野村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石黑英之表示,到首相指名选举为止,日本股市或维持观望气氛。
其次,市场短期连续上涨后,客观上有止盈压力,市场回到节前的震荡区间。(参考来源: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等)
02
指数在3900点附近见顶了吗?
一般来说一段行情的终结,往往需要货币转向(货币政策由松转紧)、政策收紧(监管层提示风险过高,出台治理市场炒作的政策),或者估值过高(估值显著超过极值,泡沫化明显)。
但是目前来看,这些征兆都没有出现,所以目前大概率仍是一次攀上高点后的正常回踩,不必太过担心。
从个股表现的结构来看,本轮行情的结构性特征显著,尽管主要指数已回到2015年4月的水平,但仅有不到四成的个股触及了十年前的高点,甚至不少个股连2021年的高点都未能突破。(来源:Wind)
参考“巴菲特指标”(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值),目前A股市场的这一比值约为88%,与2015年的120%+和2007年的180%+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空间。
综合这些维度来看,当下的市场行情至多只能定义为“局部过热”,更大的概率是,中期向上的趋势尚未走完。
03
后市怎么看?关注哪些主线?
随着股债之间的价值趋于均衡,权益市场纯粹的估值扩张告一段落,大盘进入情绪冲击、风格易变的相持阶段。
从“日历效应”角度,四季度资金的确偏好低估值顺周期。临近年底,投资者倾向于止盈、逐步转向防御状态,守住全年胜利果实。
对于科技板块而言,估值过高引发担心,在此背景下向上看科技行情想要进一步拔升估值具备难度,缺乏新的增量逻辑引领,但长期而言,向下看不论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还是整体牛市背景下对权益资产的信心,均为市场提供支持。至于后续是否彻底实现风格转向顺周期,关注三方面信息:1)中美关系;2)美国在9月降息后是否“降息周期”与2026年“财政扩张”;3)“反内卷”与“十五五规划”内容。
短期看,市场波动可能加大,此时宜冷静审视,耐心等待市场波动率下行,随着10月进入三季报交易窗口,未来一段时间,景气优势或将再度成为市场聚焦的核心。
后续可以结合性价比逢低布局,重点观察以下机会:
➡首先短期看,红利、黄金有望下风险偏好下行周期提供波动率保护,是当前阶段必不可少的对冲配置;
➡中长期看,看好AI未来一年的反复活跃机会,从全球全社会视角、技术和产业视角多方面分析认为,AI行业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基本上有人类脑力劳动的所有行业,AI都在高速渗透,其中必将经历各种波折,但逻辑是坚实的;
➡此外,港股在历次中美摩擦中均有更大波动,但危中有机,其在产业分布、估值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如有较大回调长期看仍具有较大的配置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广发策略、中信策略等。风险提示: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