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左宗棠收复新疆,发现新疆有五千多印度人,左宗棠如何处置的?
创始人
2025-10-12 12:03:23
0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战旗飘扬,可他却没想到在和田缴获的“俘虏”里,居然藏着五千多印度人。

这可不是打个胜仗就能收场的局——你说他们是敌军吧,人家操着半口英语;你说是平民吧,又个个军装笔挺。这下好了,左宗棠得当场补一节国际法,清廷也跟着一脸懵圈:这帮人到底怎么处置?

和田城下抓出五千“谜之军团”

1878年1月,新疆和田。左宗棠大军斩阿古柏余党于马下,连夜挺进和田府。士兵们以为这仗打完了,可以松口气,结果却发现,这座城市里,不只阿古柏的残兵,还有一大票外籍脸孔。

当时清点人数时,左宗棠亲自过目名册,发现问题大了:俘虏中,竟然有五千多印度人!除此之外,还有十几名来自所谓“乳目国”的人、阿拉伯人、英吉利人。场面立刻变得复杂起来。

这帮人是怎么来的?

要说清这事,得从十三年前说起。1865年,阿古柏受浩罕汗国委派,带兵侵入新疆。他不是普通叛匪,是带着“野心计划书”来的。凭借英国的暗中撑腰和沙俄的威胁掩护,阿古柏短时间内拿下喀什、叶尔羌、和田等地。他不是来短暂抢地盘的,是想在中国西北打造一个永远不走的“哲德沙尔汗国”。

这位中亚土匪头子心里门清——得江山光靠骑马打仗不成,还得有兵器、教练、后勤、技术。他便重金雇佣“技术移民”:从英属印度雇炮手,从阿拉伯请军官,甚至连乳目国(后被左宗棠怀疑是阿曼)都派了个火炮教练。火炮教练自己交代,从乳目国走了半年才到新疆,刚落脚没两天,阿古柏就死了,炮还没操练就落了空。

然而最让左宗棠费解的是那五千印度人。这不是小数目。他们不属某一支军队,而是被分散安置在和田各个角落,平时有的穿军服、有的穿便装,但都隶属阿古柏政权名下。

左宗棠不轻信。他命人逐个甄别、核查来历。这项工作持续了整整十三天,每日从日出点名盘查到日落,全靠军中翻译、通事日夜不歇。

最后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五千印度人,大部分是从英属印度被“雇佣迁徙”到新疆的。他们并非自愿,大多数是被以“高薪酬”骗来,还有部分甚至是边境被强掳的劳工。

左宗棠一听就明白了:这就是阿古柏的“外援部队”,既不是英国正规军,也不是纯平民。此时清军刚收复疆土不久,国力尚虚,边防未稳,如何处理这批人?一刀斩,可能引发外交争议;全放走,形同放虎归山。

于是左宗棠采取双轨策略:技术人员个别甄别;身份不明者收押;其余的,编入后勤,等待春暖花开之时遣返原籍。

这个决策,不仅展现军事智慧,也展现了大国气度。边疆收复不光靠枪杆子,还得靠一颗有分寸、有格局的心。

慈禧收奏章傻了眼:乳目国是什么国?

话说左宗棠收复和田后,立即写了一份密奏,上报朝廷。慈禧太后一看内容,差点没把笔给扔了:“乳目国?你们是写错字了吗?”

在当年的清廷地图上,根本找不到“乳目国”这地方。大臣们翻阅《大清一统志》《皇朝地理全图》,一通翻找也没见着。此事迅速引发了朝廷的疑虑:是不是西洋势力又在暗中插手?这些俘虏到底是不是英国人派来的间谍?

其实,左宗棠本人也疑惑。这个“乳目国”炮手教练,自称从中东来,走了半年才到新疆。语言不通,文化隔阂严重,一开始连“你叫什么名字”都问不明白。后来靠一位懂波斯语的中亚商人协助,才慢慢搞清楚原委。

这位炮手自称并非军人,而是火器教练,受雇于阿古柏政府,并不知晓中国政治版图,也不认清阿古柏是叛乱政权。他还供述:在旅途中,曾穿过印度旁遮普地区,在喀布尔一带滞留数月,这说明他是被“中亚承包商”转手贩运的技术劳工。

慈禧太后看完奏折后,只问了一句:“此人有没有罪行?”

左宗棠答得干净利落:“无作战记录,未施伤害,未操火炮。”

于是慈禧下令:予以释放,春季后自行返国。

这桩看似简单的处置,实则反映出清政府当时在国际法、民族政策、外交处置上的高度审慎。当时的新疆并未完全稳固,西北边境仍有沙俄虎视眈眈。如果轻率对外籍俘虏施重手,英国可就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干预。

左宗棠对这点心知肚明,所以才在处置过程中,尽量体现“有理、有节、有据”。对身份不明的全部登记造册,对确属军士者拘押听命;对仅为劳工的,则安排伙食、临时安置,并对民众公告解释。

处理完这些外籍俘虏后,左宗棠又奏报朝廷,请求进一步设立边防翻译通事、外籍甄别处等机构,并在和田、喀什设立边民甄别点。如此安排,才确保了疆域的稳定、外交的安宁。

五千人能干嘛?左宗棠想得比谁都远

左宗棠是老湖南人,性子直,思路却不简单。他深知,五千多印度人不是普通的“俘虏”,而是一个潜在的地缘政治炸弹。

当时的清朝刚刚度过太平天国的浩劫,国力元气大伤。新疆更是边防要地,若处置不当,不只是外交麻烦,还是未来边患隐患。

于是左宗棠干了件“当代边疆管理学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他没把这批人“扫地出门”,也没一刀切,而是分门别类,分区管理。

首先是设立“暂居营地”。这五千印度人被集中安置在和田城外两处高地,清军专门派兵设防,不是软禁,而是看管兼保护,防止民变。

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技工区”,安置有特殊技能者,如枪匠、马医、炊事长;一类是“劳作区”,安置普通劳工,由地方官员每日安排打扫街道、修缮营房、运输辎重等任务。

每人每日两餐,由清军统筹。左宗棠专门下令:不得克扣口粮,不得辱骂驱使,不得擅自处罚。这在那个时代,是极为少见的“人道处置”。

左宗棠深知,这帮人里头,有些日后可能成为“活广告”——回到印度后,他们会告诉同胞:“中国军队有纪律,中国大人有眼界。”这对日后西北边疆的稳定、对外情报传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878年春季来临后,左宗棠又写奏章:“准许其中愿归者,予以通行文书,派兵护送至边界,交回印度。”

最终,约有三千多人顺利归国,其余部分因无去处,选择留居和田,后被编入屯垦营地,成为“编外民工”。

左宗棠还特别在和田设立“外籍登记处”,为这些人开设临时身份文册,予以赋税豁免、治安保护,直到数年后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他这一套安排,不仅解决了当下的“外交雷区”,还顺带加强了边疆治理效率,稳定了社会秩序。

就这样,五千印度人没变成外交祸水,反而成了边疆治理的“试金石”。左宗棠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边疆不是边角料,俘虏也不等于累赘,治理之道,在于细节之中。

新疆保住了,西北稳住了,而这场“多国混战后的身份甄别大戏”,也成了晚清外交史上的一堂活教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为参展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 2025 年 10 月 10 日,以“碳硅共生合创 AI + 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周波:既然美国坚持把中美关系定... Club提要: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故伎重演,突然在社媒发文,情绪化威胁重启关税大棒。...
最新或2023(历届)解除劳动...  解除劳动合同仲裁的赔偿标准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
病假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病...  劳动法病假制度的规定中,在员工的病假期间是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
此人虽篡位,却让大明成了世界强... 自从元朝中期国力逐渐衰落后,原本威风凛凛且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却成了一副空架子,至此元朝皇帝成为了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