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战场上,三清都得肃立听令,可偏偏西方二圣见了鸿钧只打个稽首便落座。不是他们无礼,是门道太深。师出哪门,辈分几何,修为背后藏的是整部神话谱系的大洗牌。
接引与准提不是鸿钧门下,他们的来历、师承、地位,全在神话谱系之外。封神不是神仙打架这么简单,而是一场排资论辈的格局重排。
鸿钧那句“吾与道友无有拘束”,才是真正的门槛分水岭,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封神大战的尾声,诛仙阵后、万仙阵前,鸿钧道人现身。他是天道化身,三清的师父。元始、太上、通天都要肃立一旁。
可在众目睽睽之下,西方教两位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仅是打了个稽首,便坐下了。没有跪,没有拜,安安稳稳落座。
这个细节出现在《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据原文记载,鸿钧面对接引、准提的见面礼,明确说出八个字,“吾与道友无有拘束”。
接着,他让二人直接入座。与此同时,老子、元始、通天三个嫡传弟子仍站在一边听令,直到被喊出才得以上前,这是一种极罕见的排序方式。
这一幕在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鸿钧老祖让三清站立,而让接引、准提优先坐下,是因为这两位的师门背景极为特殊,根本不是鸿钧门下。他们不是嫡传弟子,而是“道友”级别。
这场会面后,鸿钧一刻不停处理完封神大劫收场事务,迅速离开。鸿钧似乎一刻都不愿多留,他对西方教两位圣人保持距离,这种距离感并非源于矛盾,而是因为忌惮其背后之人。
这就让人想不通了,究竟是何人,一代祖师鸿钧道人如此忌惮?
接引道人、准提道人非鸿钧门下,两人在《封神演义》中被诸圣以“道兄”“道友”称呼。
接引将青莲宝色旗借给广成子时,广成子称他“道兄”;太上老君称准提为“道兄”;接引和准提欲行跪拜礼,鸿钧亲自阻止。这种称呼和互动从辈分、修为、来历三方面说明,二人与三清不属同一系统。
谁是他们的师父?结合小说内容合理推测,应该是鲲鹏祖师,这是“巫妖大战”时期的妖师。这听起来的确难以置信,但从实力上来说,他的确做得二人的师父。
据说鲲鹏祖师在巫妖大战后失踪,其真实目的是追寻“河图洛书”与混沌钟等先天至宝。获得河图洛书后,他没有占为己有,而是将其归还给女娲,显示出他并非妖族忠臣,而是有更高目标。
更重要的是,鲲鹏食的是九天清气,即鸿钧本源的清气。盘古开天后,鸿钧主要修炼玄清气,而鲲鹏最爱食九天清气,这相当于吃鸿钧的“生命物质”。这种设定直接点名了要害和关键,鸿钧忌惮鲲鹏,这也直接映射到他对鲲鹏门下弟子的态度。
而接引和准提在当时修行人中的辈分极高,能与鸿钧平起平坐,其师父的身份极可能与昊天大帝相当。虽然《封神》未明言师承,但从鸿钧的态度、三清的排位、以及西方教的独立性上看,鲲鹏这一假设最为合理。
西方教不是鸿钧道统,也不是三清体系的旁支,而是鲲鹏一脉的延续。正因如此,鸿钧不敢以师尊之礼自居,也不敢收下跪拜。
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的猜测,鸿钧其实是在躲鲲鹏祖师,因为整个神话系统的辈分安排并非由实力决定,而是由源头谱系所定。
接引、准提之所以能在封神一役中扮演关键角色,不是因为他们“资历深”,而是他们站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神话高位上。
正如现实社会一样,在人际交往中,你自身的势力和手腕虽然重要,但你背后的势力才是影响全局的关键,这就是人情世故。
封神大劫结束后,西方教收编阐教、截教门人,行动极为迅速。万仙阵后,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登场,出现在朝歌西边的封神战场。
故事中接引原本不想插手阐截之争,是准提劝他借出青莲宝色旗,才参与进来。此举显然带有利益驱动,他们提前布局,准备收人
结果也很明了,文殊广法天尊、慈航道人、普贤真人等人悉数归于西方教。连燃灯道人、惧留孙这些阐教核心人物也未留在原门派。接引、准提在战后带走了大批“有缘人”,其中不乏三教精英。
这种“劫人不劫道”的操作其实就是明抢,但出人意料的鸿钧既没有阻止,也没有指责,这表明他默许西方教的扩张。
鸿钧是“三教共议封神榜”的主持者,他的角色是“天道”本体,而非一教一派之主。正因如此,他无法也无权干预教派间的势力划分,只能保持超脱立场。
三清出自鸿钧门下,但三清之外的体系,尤其是鲲鹏一脉的西方教,不受管辖。在神话格局中,封神一战既是三教排位,也是教派格局重塑。西方教能迅速扩张、抢人不见责,其根源就在于准提接引站在鸿钧不可置喙的谱系之外
抢人成功之后,西方教开始建立“极乐世界”体系,鸿钧曾做出这样的评价,“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
这个过程的背后,仍然是接引准提“见鸿钧不跪”的延续逻辑。只有身份独立,才有行动自由。只有不属鸿钧门下,才有资格另立门户,编入另一套神话谱系。
接引准提不跪,如果不懂其中的弯弯绕很难理解,其实就是神话里的规矩变了。不是他们不敬,是地位注定无须低头。西方教能崛起,不靠机缘,靠的是谱系独立、来头深厚。谁坐哪张椅子,鸿钧一句“无有拘束”就安排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