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喜欢写作业?让作业既不枯燥又达到知识训练效果?
岭南夏日的馈赠,成了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同学们独特的 “科学课本”。虽然开学一个月了,但科学老师们刚刚整理完同学们的暑假作业,因为这份作业太“隆重”——耗时36天,调动五感、动手动脑,融合语文、数学、生物、化学、物理、美术等多学科于一身。最终,每位同学化身“小小探究家”,用五感触摸自然,用实验解锁奥秘,把岭南佳果的“科学密码”藏进一本本充满创意的探秘手册。
科学科组:分步骤、分任务拆解
让小学生能理解能操作
上学期期末放假前,龙口西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一场特别讲座——华南国家植物园科普副研究员李文艳老师给同学们讲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方法。暑假伊始,同学们在荔枝、龙眼、芒果中选择一种开始水培种植,启动为期36天的“岭南佳果探秘任务”——深入了解水果的形态特征;通过实验,探寻佳果的保鲜方法;亲手实践制作保鲜装置,体会佳果运输中冷链技术的关键作用;水培果苗,初步认识这些佳果的生长过程与生存条件。这项作业一二年级选做,三至五年级全员做。
放心,如此“庞大”的作业不是“甩锅”给家长增加负担,学校整个科学科组的老师在校长陈武、科学副校长张中清和科学科组长黄春霖的带领下,花了几个月做研究和准备,将这份暑假作业拆解成小学生分任务、分步骤能理解、能操作的项目式探索。
科学科组的老师们设计了14页的暑假作业手册——《岭南佳果探秘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详细说明和指引同学们完成六大任务:
任务一:用文字、照片、视频,从看、模、闻、听、吃五个角度记录水果;
任务二:解剖水果,用绘画和文字形成生物观察笔记;
任务三: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比较冷藏、真空控氧、添加剂抑制微生物、发酵与腌制等方法,探寻水果保鲜大法;
任务四:利用身边材料,设计水果保鲜装置;
任务五:以36天为周期,水培果核,记录生长情况,绘制茎高变化折线图;
终极大任务:设计一份介绍卡,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小朋友们介绍岭南佳果。
五感观察:
解锁佳果的 “感官密码”
同学们的第一项任务是“五感观察水果”,通过看、摸、闻、听、吃,对荔枝、龙眼等水果的特征进行细致记录。在《五感观察表》里,孩子们以丰富的语言描述感官体验,有同学记录荔枝“外形不规则呈球形,外皮鲜红且布满密集凸起的颗粒,部分区域颜色偏暗”;触摸时,会感受到“表皮粗糙,凸起颗粒硌手,按压有弹性”;晃动时,听见荔枝“发出轻微沙沙声”;闻起来“果香清淡且带一丝甜意”;食用时“果肉剔透,入口多汁、细腻嫩滑”。
每一份观察记录都展现出同学们如同小科学家般的严谨细致,将水果的特点全面地呈现,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且开动脑筋表达生动。
自然笔记:绘出佳果的“生长脉络”
第二项任务是用画笔为荔枝、芒果等水果绘制“解剖图”,形成自然观察笔记。
孩子们以天真烂漫的视角,为每一种水果赋予了独特的生命故事。
有的孩子轻轻剥开荔枝红褐色的“外衣”,仔细探究果柄、果肉和果核之间的结构,为荔枝搭建起一座清晰的“身体城堡”;有的孩子化身“水果品鉴师”,为糯米糍、妃子笑等不同品种制作“特色名片”;在“芒果探秘”中,“热带水果之王”不再是一个抽象称号,孩子们通过图文并茂的记录和充满趣味的小实验,真正理解了它丰富的营养价值;
每一个孩子无论画面表达如何,都成为快乐的“水果小侦探”,不知不觉收获了知识,更点亮了观察世界的好奇心,探头进入生物学领域。
实验探究:破解佳果的 “保鲜难题”
任务三是“保鲜之战”。保鲜对孩子们难度较大,《手册》花的笔墨也最多——详细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各种表现方式:冷藏冷冻、利用氧气双面性的真空包装、抑制微生物的食品添加剂、光的隐秘角色的包装材料、微生物博弈的发酵与腌制。
同学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科学探索。他们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为水果创设不同环境,持续追踪记录它们的变化:从颜色的微妙转变、气味的发酵过程,到表皮的皱缩与腐败的迹象。每一颗水果的“状态日记”都被清晰捕捉,这细致的全程记录,不仅揭开了保鲜的神秘面纱,更让孩子们窥见了生物学、化学的玄妙。
保鲜装置设计:巧思守护佳果“新鲜度”
任务四是巧思妙制工程实践,让同学们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保鲜装置。有的同学巧用泡沫箱与冰袋,为荔枝打造了“低温魔法小屋”;有的则畅想未来,画出能智能监控的“保鲜机器人”;还有的从生活取材,将外卖盒、保温袋层层组合,为水果穿上实用的“保鲜战甲”。
一张张详细的设计图与缤纷的手绘,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有趣,孩子们尝试了从理论到实践,动脑动手的困难与快乐。
生命培育:见证果核的 “成长奇迹”
任务五,绘制茎高变化折线图。亲历从种子到幼苗的全过程,系统记录根、茎、叶的生长数据。不仅有数据的统计,这份持续的观察与记录,也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潜移默化地塑造耐心、责任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生命教育与知识学习深度融合。
终极大任务是设计介绍卡,所有同学的介绍卡汇成一幅多彩的“立体画卷”,打造了一个迷你 “佳果文化长廊”。
这样的暑假作业,不是枯燥无味的刷题,而是让学生、家长、老师都乐在其中的创造。
“我的芒果从一个小果核到慢慢发芽长枝,虽然小小只有点‘发育不良’,但我还是很爱它。”三年级的陈同学说。
“养水果、搞实验专注起来叫吃饭都不应声,还跟同学讨论哪种保鲜方法好,‘搜刮’家里的饭盒当保鲜容器……虽然工程量很大,但孩子乐在其中,孩子能这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我们也乐见其成。”五年级家长何女士说。
校长陈武表示:生活,永远是最生动的科学课堂。一个一个在生活中完成的任务,让孩子们不仅收获知识和方法,更是做成一件一件事情的能力。
文、图、视频|记者 蒋隽 实习生 刘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