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乌克兰当年保留了核武器,那么俄罗斯还敢在2014年强行吞并克里米亚吗?还会在2022年大规模进攻基辅和乌东四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核武器至今仍是最具威慑力的战略武器,没有国家敢轻易挑衅拥核国。更何况,苏联解体时,乌克兰手里一度掌握着4355枚核弹头,位居全球第三。
除了核武器,乌克兰的军工产业在苏联时期也非常发达,仅次于俄罗斯。苏联的核心当然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但乌克兰作为最接近俄罗斯的民族地区,也被重点发展。早在17世纪哥萨克酋长国加入沙俄起,乌克兰民族逐步被同化,到了18世纪末,乌克兰贵族已大多俄罗斯化。苏联成立后,乌克兰成为“大粮仓”,同时承担着40%左右的军工生产任务,是名副其实的重工业中心。
然而,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军工产业却急转直下。问题在于,苏联的军工体系本质上是“联盟分工制”。例如造一架飞机,发动机由俄罗斯生产,乌克兰负责机身,其他加盟国则制造机翼、轮胎、玻璃等零件。各国零部件最后汇总组装才是一件完整产品。乌克兰虽然承担了不小的份额,但真正能独立完成的成品只占约8%。因此,苏联一旦瓦解,乌克兰手中大批零部件就失去了市场,除了俄罗斯,很少有买家。
可偏偏,乌俄关系长期摇摆不定,最后彻底破裂。北约早有自己的军工体系,不需要乌克兰零部件;其他买家订单稀少,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军工产业。乌克兰虽然一度向东方出口“瓦良格号”航母、伊尔-78加油机、R-27导弹、燃气轮机及一系列发动机技术,但这些合作大多是一次性的,难以形成稳定的长期供应链。结果,军工产业逐渐熄火。
更严重的问题出在国内经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像俄罗斯一样推行休克疗法,结果经济崩溃,大量寡头趁机瓜分国有资产。普通百姓数十年的积累被掠夺一空,乌克兰政坛也几乎被寡头操纵。前总统库奇马、亚努科维奇、波罗申科,甚至政坛名人季莫申科,都与寡头势力深度绑定。政商勾结之下,经济每况愈下,更无力维系军工体系。卖航母、卖技术,几乎成了无奈的生存方式。
2000年后,俄罗斯靠普京收拾了一部分寡头,逐渐恢复元气;但乌克兰却一直陷在寡头泥潭中。直到泽连斯基上台,这个没有寡头背景的演员意外打破了原有格局,也进一步触动了俄罗斯的敏感神经。
2022年战争爆发,乌克兰军工产业的核心地区——乌东重工业基地遭到毁灭性打击,工厂和基础设施大面积瘫痪。乌克兰几乎失去了独自抗衡俄罗斯的能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今,乌克兰正在逐步接入北约体系。2025年,乌克兰维里无人机公司宣布,已经能够在本土完全独立生产无人机,首批1000架已经交付。这说明,在北约的帮助下,乌克兰的军工体系正在重建。虽然产能还无法和苏联时期相比,但新体系已开始成型。
总结来看,乌克兰曾是苏联军工体系的支柱,却因解体后的分工弊端、市场断裂和寡头经济,逐渐衰落。如今的战争摧毁了旧有体系,但也迫使乌克兰在北约支持下走向一条新的工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