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空军的老兵:歼10A的现状与未来 在中国空军2025年的装备序列中,300多架歼10A战机显得格外特别。它们曾是守护中国领空的中坚力量,如今却被网友戏称为尴尬的老兵。为什么歼11B能升级为歼11BG,而歼10A却迟迟没有动静?传说中的歼10AG计划为何没了下文?
曾经的顶流:歼10A的辉煌岁月 2006年,歼10A正式定型,成为当时中国空军的明星战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还是歼6、歼7,与欧美战机存在代差。1986年,歼10项目立项,目标就是打破这一落后局面。1998年首飞成功时,无数军迷为之振奋。这款完全自主设计的三代中型战机,终于让中国空军具备了与国际主流战机抗衡的能力。 歼10A服役初期风光无限,它搭载国产1473型平板缝隙雷达,可挂载霹雳11、霹雳12中距弹和霹雳8格斗弹,制空能力远超前辈。2010年代初,300多架歼10A与300多架歼11B共同构成中国空军的主力阵容,撑起了国土防空的半边天。 歼10A采用鸭式布局,机动性出色,在珠海航展上的表演总能引发观众欢呼。它不仅是一款战机,更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突破传统设计束缚,具备了自主研制先进战机的能力。当时军迷们最关心的是:歼10A何时能用上国产发动机?何时会有改进型号? 时代变迁:从主力顶流到配角 然而,仅仅十年后,中国空军装备迎来爆发式发展。2016年,歼16定型;2017年,歼20和歼10C相继亮相。这些新机型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新一代航电系统和更先进的导弹武器。到2025年,歼20、歼10C、歼16等新战机的数量已突破1000架,空军作战体系也转向以五代机为核心、四代半战机配合的新模式。曾经的顶流歼10A,逐渐退居二线。 为何歼10A难以升级? 很多人疑惑:既然歼11B能升级为歼11BG,歼10A为何不行?前几年确实有歼10AG的传闻,计划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升级航电系统。以现有技术,这些改进并非难事。但军事装备升级不仅要看技术可行性,更要算经济账。 歼11B是重型战机,升级后能执行制空、对地、对海等多种任务,性价比高。而歼10A是中型战机,设计初衷是制空作战,如今空军的制空任务已由歼20主导。即便歼10A升级到接近歼10C的水平,面对歼20仍无优势。此外,升级成本高昂——换雷达、改航电,单机花费数千万,300多架就是上百亿投入,性价比太低。 有人提到歼10B,但它并非歼10A的升级版,而是全新生产的机型,直接采用相控阵雷达和改进进气道。就像手机,新款换芯片容易,老款强行升级成本太高,不如直接买新机。 歼10A的剩余价值:二线任务与出口潜力 不升级不代表歼10A无用武之地。它们仍可执行日常巡逻、训练等任务,让先进战机专注于更重要的作战需求。就像家里的老车,跑长途不行,但日常通勤依然可靠。 此外,歼10A还有出口潜力。许多国家仍在使用二代机、三代机,急需更新装备但预算有限。升级后的歼10A(如换装新雷达、航电,支持霹雳15导弹)对他们极具吸引力。国际二手战机市场活跃,美国常将退役F-16翻新后低价出售。若中国推出升级版歼10A,价格比全新歼10CE低,对中小国家是理想选择。巴基斯坦的歼10CE已证明该系列的国际市场潜力,未来歼10A或可成为友好国家的国防升级选项。 歼10A的尴尬:中国空军强大的证明歼10A的处境恰恰反映了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短短十几年,我们从依赖二代机、三代机,到拥有自主五代机,装备更新速度惊人。美国空军同样如此,早期F-15、F-16逐步退役或出口,并非所有老装备都值得升级。 歼10A虽不再是主力,但它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正是它的技术积累,才催生了歼10C、歼20。未来,这些老兵或退居二线,或远赴海外,继续为国防事业发挥余热。对军迷而言,看到老装备妥善安置、新装备不断壮大,就是最大的欣慰。 结语 300架歼10A不升级,并非技术不足,而是空军有了更优选择。这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是国防实力从有无到精进的跨越。这样的尴尬,恰恰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