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史依弘献演《霸王别姬》。
●文春梅
史依弘“依依向梅”巡演到佛山,掀起的热潮是我始料不及的。
首先是500人的“广州转票群”里一开票就有人发求票信息,接着我朋友说她女儿——一个据说只追引进原版音乐剧的大学生也买了票。史姐姐这么出圈了吗?我很惊讶,遂在周围做了个小调查,归纳起来,这波“吸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剧目《霸王别姬》因同名电影已深入人心,珠海场就是以此进行宣传的;
电视剧《繁花》中史老师的惊艳亮相令人难忘,广州站友谊剧院的推文就是这么开头的。更早之前,有人在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就被“沈月媚”《贵妃醉酒》吸引住了;
最近上映的电影《戏台》让一些没有接触过戏曲的年轻人产生了看戏的兴趣,比如朋友的女儿;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不乏被“同人文”式的标题、精美的妆造吸睛,继而“入坑”戏曲者;
最后,是政府补贴力度大,尤其是学生票,价格亲民。
影视的渲染,抖音和小红书切片式传播的迅捷便利,B站和豆瓣的深度安利,都在向年轻人发出邀请,效果可能比“高雅文化进校园”还立竿见影。中国人口基数够大,即使是某领域的“小众”,数量也相当可观。更何况,“小众”还可以被看作酷炫有品,更得年轻人的心。佛山大剧院两晚散戏后,发色各异的年轻人们涌向舞台,欢呼:“姐姐好美!”“姐姐再来一个!”又奔跑着去大厅排队,等候签名,现场的热度不亚于明星演唱会。
说回两晚的演出,两场剧目的安排相当用心,《霸王别姬》与《锁麟囊》,一武一文,一梅一程,很体贴地照顾到了观众的愿望。首场《霸王别姬》承袭了去年“依依向梅”的主题,史依弘作为以武旦发蒙的梅派大青衣,扮虞姬可谓本工(注:戏曲行业术语,指演员在自身所属行当范围内应当扮演的角色类型),她将青衣的唱、花旦的念、刀马旦的打完美融合:“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一句,以气驭声,尾音若有若无的颤音,既勾勒出军帐深夜的静谧,更暗藏虞姬的心疼与隐忧;身着鱼鳞甲帐下剑舞,剑花水泼不进却也让我们看见了她的几欲泪下。次晚的《锁麟囊》据说是今年新加入的,我也是第一次完整地听史姐姐唱程派,出乎意料地惊喜,她并未刻意去模仿程先生的“云遮月”,但她嗓子的底子本就醇厚,气息又稳,于幽咽处分外好听。
从观感上看,《霸王别姬》够排场,但显得有点“赶”,大家都冲着“姬别霸王”而去,前面项羽单挑八员大将的英武反倒显得像是陪衬,好像只是为虞姬剑舞暖场。相较之下,《锁麟囊》更得人心,剧作家翁偶虹先生真是深谙世道人情,叙事节奏把握得妙极了。贴近百姓生活的家长里短,情节却又“抓马”(注:“drama”的音译,形容戏剧性、夸张的行为或情境)得波澜不断,哪怕过场戏都极有看头。例如“随份子”那段,既表现了世人趋炎附势,又为紧接着的春秋亭避雨做了铺排。虽是文戏,但三个小时下来,观众时笑时叹,完全不觉得困闷。负责插科打诨的梅香、碧玉也很出彩,梅香现挂的粤语俗话“憨居居,食煎堆”,碧玉的谐音梗“您倒是一来就红,一红(依弘),请坐!”,暗指史姐姐的“唱哪派红哪派”,这些梗都能被观众接住,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作者系佛山大学人文学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