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5年贵州省第一届文旅主理人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灯光聚焦,台下一片寂静。当主理人沈高彬携《锤子精酿啤酒》项目登台时,一股淡淡的酒香仿佛穿透PPT屏幕,飘散在路演厅的空气中。
“我们不止酿酒,我们酿的是贵州的味道。”沈高彬手握话筒,语气坚定而从容。大屏幕上闪过一张张啤酒液金黄透亮的图片——那是用贵州刺梨酿造的特色啤酒,也是他口中“地域特色与创新风味”的结晶。
他从一个故事讲起:多年前在上海、深圳做调酒师时,他第一次尝到国外的精酿啤酒,震撼于风味的多样性。“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属于中国、属于贵州的精酿?”2019年,观山湖区一场招商推介会让他看到了机会。交通便利、产业配套成熟、政策支持到位——贵州的土壤,能种得出精酿的“黄金麦芽”。
七年来,从最初的手工小批量试验,到如今年产3700吨、产值超四千万元的全省精酿龙头,锤子啤酒走的是一条“千锤百炼”的路。现场PPT展示,三十个巨型发酵罐静静矗立,每一个罐体上的温度计、取样口、泄压阀都在无声诉说着啤酒的“成长历程”。酿酒师每隔两小时就要检测酒精度、双乙酰、总酸等十几项指标——“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数据,更是酒的‘感受’。”
最让观众席响起掌声的,是“刺梨啤酒”的诞生故事。“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失败了几十次,才找到刺梨与啤酒花的最佳平衡点。”他笑着说,“这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只有贵州的山野果实,才能酿出这样的酸甜与醇厚并存。”
如今,“锤子精酿”已推出二十余款产品,从刺梨啤酒、绿豆啤酒,到正在研发的“酸汤风味”“木姜子特酿”,他们正试图把贵州的山野河川、民族风味,都装进一只酒杯里。
线下体验场景的拓展同样令人瞩目。在南明区电力巷的锤子精酿酒馆,调酒师用鸡尾酒的调制手法处理啤酒,诞生了“夜惑蔓越莓”“龙井小麦”等爆款。节假日单日销售额突破三万元——这个数字,让台下几位评审频频点头。
“我们不追逐国际风格的模仿,每一个地方都该有自己的一杯酒。”沈高彬最后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啤酒,让全世界尝到贵州的真诚与热情。”
路演结束,台下掌声未歇。不少观众围到台前询问品鉴方式,有人低声感叹:“原来啤酒里,也能喝出一座城的味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欣
编辑 罗昌
二审 吴兵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