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族理论多以“一族一国”为逻辑起点,强调民族自决与分离权,与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国情截然不同。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实际,突破西方话语桎梏,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史料体系建设方面,应深化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研究。突出各民族共同书写历史的主线,突破传统汉族中心的叙事模式,系统整理少数民族文献、口述史与考古成果,全面展现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揭示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演进逻辑。
话语体系构建方面,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理论表述。自觉避免对“族群”“民族主义”等西方概念的机械搬用。要立足本国实践,提炼“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三交”等本土范畴,准确阐释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特质。同时,应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理论体系完善方面,应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学理阐释。从历史源流、结构特征、发展机制与未来走向等维度开展系统研究,构建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整合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资源,分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文化纽带、制度设计与认同机制,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支撑。
专家观点↑(高向东 华东师范大学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民族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