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在俄乌和谈停滞不前、俄美和俄欧关系温差加大的背景下,一起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事件,将北约与俄罗斯推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近日签署决议,同意北约成员国派兵在波兰领土驻扎,作为北约“东部哨兵”军事行动的组成部分。
9月12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右)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格林克维奇在北约总部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
9日夜间至10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西部多处目标发动大规模空袭时,“大量”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触发波兰和北约的防空系统,其中部分存在直接威胁的无人机被击落。事发后,波兰指责俄罗斯使用无人机侵犯其领空,并为此召见俄驻波兰使馆临时代办奥尔达什。
按照乌总统泽连斯基的说法,当时至少有8架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另据报道,此次无人机入侵事件涉及约19架无人机。据称,波兰空军联合荷兰的F-35战机、意大利的预警机和美国的空中加油机,协同采取拦截和击落行动。
应波兰要求,北约紧急开会磋商并启动第四条款,即当任一缔约国认为其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各缔约国共同协商应对。据报道,这是北约第8次启动这一条款。
这距离触发第五条款,即集体防御承诺仅一步之遥。迄今,北约仅在2001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后启动过第五条款。不过,从无人机事件后的表态来看,北约似乎并不愿将事态升级到触发第五条款的程度,那将意味着北约与俄罗斯爆发直接冲突。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格林克维奇表示,目前尚不确定无人机事件是否是有意为之。
俄罗斯方面宣称,波兰境内没有俄方打击目标,且俄对乌大规模空袭中使用的无人机航程不超700公里。同时,俄方提议就此举行俄波两国国防部对话,俄外交部也愿加入磋商。另外,奥尔达什表示,波兰并没有拿出证据证明无人机来自俄罗斯。
这是今年8月15日波兰建军节阅兵式上展示的装备。新华社
假设这次事件的无人机与俄罗斯有关,其试探波兰防空系统和北约的反应效率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作为美西方军援乌克兰的重要中转站,波兰一直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此次无人机事件暴露了波兰防空系统的短板,即反无人机能力较弱。
波兰仅部署了一种反无人机系统,且运行并不稳定,探测能力受限。波兰境内部署有“爱国者”防空系统,还有美国的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不过这些高端装备可以应对来袭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但对无人机几乎束手无策。此次事件中,一些北约成员国的多种军机参与应对,涉及先进的F-35和预警机,用这些武器装备仅击落几架无人机,无异于“大炮打蚊子”。
乌克兰危机爆发十余年来,北约不断东扩并加强东翼军力部署,特别是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军力向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东翼地区显著倾斜,除了在相关地区和波罗的海海域频繁举行大规模军演,还向相关国家增加驻军。最典型的是德国大幅调整国防政策,首次向立陶宛派兵驻扎。
此次无人机事件发生后,北约在9月12日宣布启动代号“东部哨兵”的军事行动,法国、德国、英国、丹麦等国调集兵力和武器装备参与行动,以加强北约东翼的威慑和防御态势。
比如,英国、法国计划在波兰部署多架“台风”和“阵风”战机、德国将扩大在波兰空域巡逻和警戒范围、荷兰将派遣300名士兵并承诺加快部署2套“爱国者”系统、捷克考虑派遣3架直升机和100名士兵、瑞典将向波兰派遣战机并提供防空系统。
9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外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
欧洲多国借此机会高调增加北约东翼兵力部署,其中难免有借题发挥的意思。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绕开欧洲与俄罗斯接触,并单方面推动俄乌和谈之际,欧洲的主流声音依然是继续军援乌克兰、继续追加对俄制裁,甚至提出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向乌克兰派遣多国维和部队,以此作为向乌提供安全保障的一部分。
欧洲多国领导人一边组团访问白宫,为乌克兰撑腰,挤进美俄主导的和谈进程,一边又对特朗普政府对俄缓和态度不满,继续主张军事对抗,以此回避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
在俄乌和谈进程陷入停滞的背景下,这次无人机事件成为欧洲刷存在感的良机。不过,与欧洲咬住不放不同,美国那边试图淡化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特朗普表示,这起事件“可能是个失误”,他对事态发展感到不快,希望事件趋于平息。
显然,美国不希望这个插曲打乱其推动俄乌和谈的计划,也不希望其扰乱美俄关系缓和的进程,更不愿看到此次事件升级到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承诺的程度,这意味着美国将被迫卷入与俄罗斯爆发直接冲突的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