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
贴息“红包”让消费更有活力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开启为期一年的贴息“国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前不久,《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步印发,明确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两项政策被合称为“双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图为游客在位于黄山市徽州区的院藏徽州智慧康养基地里参观休闲。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个人消费贷款
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了解到,本次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政策实施期为1年,即从今年9月1日到明年8月31日。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以商品消费为例,“90后”消费者飞飞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加速了自己的购车计划。飞飞做了一个估算,在没有贴息的情况下,以前需要支付贷款利息6000元,贴息后可减少利息约2000元。
以服务消费为例,北京市民田彤计划送女儿出国留学,但不菲的留学成本成为悬在决策天平上的关键砝码。“这次消费贷贴息政策出来,教育培训消费也能享受,我准备申请一笔留学资金。”田彤说。
记者了解到,贴息标准方面,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
有银行工作人员算了一笔细账: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将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经办银行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经办银行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记者了解到,个人消费贷款申请贴息后,客户需使用贷款放款账户进行实际消费,以便银行系统自动识别交易信息并开展贴息。
截至目前,多数银行已通过手机银行或线下网点完成流程优化。比如,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App设有“消费贷贴息”入口,客户可在线阅读《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协议》,通过短信验证后完成贴息申请。农业银行App在首页推出“双贴息专区”,方便用户申请。兴业银行则在其手机银行的“我要贷款”菜单中特别设立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专区”,用户不仅可申请贴息,还可查询进度,并获取政策解读及常见问题说明。
多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系统无法自动识别消费交易,客户可保留消费发票,向贷款经办银行申请人工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贴息。
业内人士表示,在申请消费贷款贴息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贷款需要真正用于消费,确保资金用途符合要求。其次考虑到贴息后个人仍然需要支付贷款利息,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8类服务行业经营者
融资迎“及时雨”
此次促消费开启“国补”,一头补消费者,一头补经营者,在供需两端联动发力。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支持范围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
“很多家庭在家政、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的支出已经超过商品消费的支出,我国服务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王波列出一组数据,2020年~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促进全方位扩大内需。”
此外,支持发展服务消费还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8.8%,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王波表示,此次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行业都是就业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领域,政策实施将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增强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活力,更好发挥就业的带动作用。
贴息“红包”如何从财政部门直达借款人“钱包”?从操作流程来看,借款人办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较为简便。例如,若一家餐馆在今年10月1日获得1年期的贷款90万元,用于引进设备、扩大场地等经营活动,可享受贴息9000元。假设贷款经办银行明年2月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以此作为时点来划分,贷款经办银行需向该餐馆一次性返还3000元贴息,将今年10月到明年1月的贴息结清;明年2月到9月,每个月都会直接扣除当月贴息,经营主体每月可以少交750元的利息。
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此次促消费的切入口缘何选择“贴息”?业内专家认为,以激发消费潜力为支点,“双贴息”政策普惠打底、精准滴灌,能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双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体现了宏观政策多措并举着力促消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其中,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助于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更多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
“从后续实施看,政策落地效果值得期待,且有望进一步延长期限。”有专家表示,“双贴息”政策从惠民、利民出发,在支持领域上充分考虑居民日常需要,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惠及范围更广。具体来看:
更精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真正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则精准用于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
力度更大——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消费领域。据初步测算,1元的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
范围更广——两项贴息在政策设计中充分体现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项贴息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