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参加外卖大战,霸王茶姬为何“明哲保身”?
创始人
2025-09-05 20:21:06
0

文 | 商业数据派,作者 | 郭梦仪

外卖大战对茶饮赛道的影响,在“茶饮六小龙”的半年财报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新茶饮行业6家上市公司的上半年业绩全部出炉。除奈雪的茶亏损外,其他五家全都实现盈利。其中,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上半年净利润增幅都在20%以上。

但在这些公司之中,却有一家公司相当“独树一帜”。

这就是霸王茶姬,它拒绝参加外卖大战,认为短期促销并不能给公司带来长期效益。

这样的决策,让霸王茶姬在二季度的业绩遭遇了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公司虽然在二季度稳住了营收33亿元的大盘,同比增长10%,但净利润下滑超过8成,调整后净利润率则为18.9%,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虽然“价格战”让公司二季度增长受挫,但霸王茶姬在净利率和毛利率上依旧能打。二季度,其毛利率为53.9%,和去年的41%相比拉升了一大截,在茶饮六小龙里也最高。

如果说蜜雪冰城的成功印证了“平价+加盟”模式的爆发力,那霸王茶姬则以“中端+东方文化”,支撑差异化定位,并在海外效仿星巴克,打造“东方茶文化空间”吸引用户。

在中国茶饮市场中,目前是中高端的卖不过低端的,一二线市场卖不过下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主攻中端市场的霸王茶姬还能保持住这样的规模和利润,已经属实难得。

01不参加外卖大战,业绩如何?

“外卖大战”的确带动了包括瑞幸、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等一系列茶饮咖啡公司的业绩,但却挤压了霸王茶姬。

上半年,霸王茶姬实现营收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1%;经调整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6.8%。

但从数据上看,霸王茶姬上半年的增速基本上都是一季度在托举。

数据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为33.93亿元,同比增长35.4%;净利润为6.77亿元,同比增长13.8%。到了第二季度,公司营收33.32亿元,同比增加10.2%;而净利润为0.77亿元,同比下滑87.72%;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3亿元,仅同比微增0.1%。

业绩增长趋缓直接反映在了霸王茶姬的股价上。半年报发布后,霸王茶姬大跌13.14%,每股报价19.11美元,之后持续下跌。截止到美国时间的9月4日,霸王茶姬股价跌至17.84美元,总市值约32.75亿美元。

从业绩上看,霸王茶姬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销量下滑。

数据显示,在茶饮最核心的指标上,霸王茶姬单店月均GMV出现了连续六个季度的下降,大中华区单店月均GMV为40.435万元,同比去年降低23%。

这已经是霸王茶姬单店月均GMV的第六连降了。

2023年四季度,大中华区的单店月均GMV高达57.4万元,此后便一路下降,2024年-今年一季度分别为54.9万元、53.8万元、52.8万元、45.6万元和43.2万元。

对此,霸王茶姬全球CFO黄鸿飞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会上也做了表示,主要源于两个因素:“首先,我们对比的是2024年异常强劲的第二季度数据;其次,外卖平台价格战加剧,虽然我们选择不参与短期导向的折扣活动,但这导致部分客源暂时分流,影响了销售表现。”

和积极拥抱外卖大战的其他品牌不同,对于外卖大战,霸王茶姬的理念是“价值优先”,不以价格换市场。

因为没有选择参与短期导向的折扣活动,但是公司直接受到了外卖大战影响,门店部分客源暂时被分流,影响了销售表现。

商业数据派梳理了六大茶饮的半年报看到,外卖订单是奈雪上半年收入唯一出现增长的板块,同时也跃升为其收入排名第一的板块;此外,外卖大战对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等参加企业的业绩也有推动作用。

在业绩电话会议上,蜜雪冰城全球首席运营官时朋表示,外卖大战直接推动了蜜雪冰城国内店均营业额提升,增量订单也显著提升了门店盈利能力。在他看来,外卖大战培养了消费者多喝现制饮品的习惯,这对行业长远发展有好处。

但推动作用最大的,是相对低价的茶饮品牌。

下沉市场的低价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增速领跑,而包括霸王茶姬在内的中高端品牌被外卖大战“误伤”。

其中一个原因是中高端品牌参与度低。一位不愿具名的美股分析师向商业数据派表示,霸王茶姬拒绝降价是因美股对利润率的要求,奈雪的茶虽外卖订单增长7.5%,但堂食和自提收入下滑。

而且,霸王茶姬创始人、董事长兼全球CEO张俊杰对价格战持有消极态度。他认为,价格战可能短期吸引消费行为,但长期来看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价格战之外,还有一个现实:新茶饮红利时代已经落幕。

如今新茶饮门店的遍布程度堪称“密不透风”。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奶茶饮品门店总数42.6万家,近一年新开11.8万家,负增长3.9万家。

张俊杰表示,面对价格战,霸王茶姬坚持三个原则:坚决不盲目跟风卷入价格战、坚持高价值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优化运营效率。

众多品牌都在探寻提升用户忠诚度与复购率的有效途径。类似阿里巴巴的88VIP极大地增强了吸引用户持续付费的吸引力,霸王茶姬在会员生态建设上下了功夫。

截至二季度末,霸王茶姬注册会员突破2.069亿,环比净增1450万人。另外,公司通过“CHAGEETOWN”权益体系及多地线下交流,持续深化用户联结,第二季度73.9%的小程序订单来自复购用户。

尽管业绩有好有坏,但总体来看,没参加外卖大战,二季度还能稳住33亿元的净收入,和如此之高的复购率,已经是说明霸王茶姬的硬实力。

02走向海外,霸王茶姬想做“茶饮星巴克”

不在出海,就在出海的路上。这已经是中国品牌的常态,霸王茶姬也不例外。

长期来看,低价品牌的下沉红利仍在延续,中高端品牌需通过模式全球化寻找新增长点,但短期内分化趋势难改。

如果说蜜雪冰城的成功印证了“平价+加盟”模式的爆发力,那霸王茶姬则以“中端+东方文化”,支撑差异化定位,并在海外效仿星巴克,打造“东方茶文化空间”吸引用户。

但海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本土茶饮品牌已占据一定份额,且更懂当地消费需求;国际咖啡与茶饮品牌也在加速布局,加剧了市场争夺。美国市场中,星巴克、瑞幸等已根基深厚,霸王茶姬想立足需加倍发力。

不过从数据来看,霸王茶姬的海外扩张表现中可谓是可圈可点。

海外门店数量上,蜜雪冰城依旧排名第一,约4733家,覆盖12个国家,上半年新增128家。扩张策略是以东南亚为主战场,同时向美国、韩国辐射。

霸王茶姬则排第二,共有208家门店,其中有52家是上半年新增的,而它的强势市场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具体来看,第二季度,霸王茶姬顺利进入印尼市场,连开8家门店。继北美首店5月初在洛杉矶开幕之后,美国的第二家门店也已开始试营业。

霸王茶姬上半年的管理费用能涨3倍,甚至严重影响业绩。其实是在海外招兵买马,为出海“蓄力”。

据财报披露,霸王茶姬宣布了全新的北美管理层团队:新聘EmilyChang为北美首席商务官,AaronHarris为北美首席发展官。这两位一个曾任星巴克中国首席市场官,一个深耕于餐饮行业,曾在荷兰兄弟咖啡担任高级开发副总裁。

从数据来看,霸王茶姬也是杀出了重围。

财报显示,本季度霸王茶姬海外GMV为2.352亿元,同比大增77.4%,环比增长31.8%;中国市场单店月均GMV为40.435万元,同店GMV同比去年降低23%。海外增速,首次超越国内。

目前,霸王茶姬新加坡门店投资回收期已缩短至12个月内,验证了其模式在海外市场的盈利潜力。

在开拓海外新市场的过程中,霸王茶姬的运营策略也借鉴了星巴克、麦当劳两大巨头的国际化布局思路。

先看星巴克初入中国的举措:彼时中国消费者既没有咖啡文化,对“星巴克”也较为陌生。为此,星巴克创新性推出“分区域授权”模式,在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分别与当地龙头企业联手成立合资企业。

这些本土龙头深谙中国市场的运作特性,能为星巴克提供更充足的本地资源助力,而星巴克则聚焦于品牌理念与运营标准的核心输出。

在中国市场逐步站稳脚跟后,星巴克再逐步收回股权,最终完成向全直营模式的转型。

而麦当劳的中国布局则是强强联合,先是与三元集团达成合作;后续虽短暂尝试独资运营,却因发展速度未达预期调整策略,2017年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及凯雷投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自此正式开启“金拱门时代”。

如今,霸王茶姬借用“本土巨头”的思路,达成“强强联合”的合作成效。

在马来西亚,霸王茶姬与酒店业龙头联大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当地开设300家门店;在印度尼西亚,它与当地零售商Erajaya的子公司PTEraBogaNusantara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Erajaya此前已与小米、华为、小鹏等企业有过深度合作;在泰国,泰国总统饮料有限公司则对霸王茶姬(泰国)有限公司完成投资。

虽然已经搭上了本土的巨头企业,但霸王茶姬在海外拓店其实很“谨慎”。

与部分餐饮企业通过“供应链输出+加盟”模式快速“跑马圈地”、抢占规模的思路不同,霸王茶姬进入任一新市场后,都会先以直营店试水,通过直营门店完成产品接受度与单店盈利模型的双重验证。模式跑通后,霸王茶姬再逐步开设多家联营店;只有当直营店与联营店均通过市场实战检验,确认运营逻辑可行,才会进一步吸纳更多加盟商加入。

不仅如此,创始人张俊杰表示,今年下半年,霸王茶姬还将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战略性投入,不断完善全球人才梯队和运营体系建设。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霸王茶姬美国首家门店,其大杯伯牙绝弦售价5.95美元/杯,大杯锡兰红茶拿铁售价6.45美元/杯,大杯蜜桃乌龙、茉莉绿茶售价4.95美元/杯。

也就是说,国内“避战”的同时,“不卷”价格的霸王茶姬坚持“价值优先”,已经踏上一条新出路。

伴随着今年下半年全面启动核心原料的升级计划,霸王茶姬还将重仓海外,继续赚品牌溢价的钱。

03红海之中,霸王茶姬还有增长空间吗?

在茶饮加盟商胡旭看来,霸王茶姬本质上是想做“东方星巴克”。它一边依靠极好的地理位置塑造奢侈的“第三空间”,一边提供相对平价的产品对“B1层的茶饮店”做降维打击。此外,和其他茶饮公司转头布局咖啡不同,霸王茶姬在探索纯茶的新增点。

但茶饮行业模糊的产品边界和低门槛,也注定了这是个混战的行业,top级玩家注定会是拥有强供应链和系统管理能力的全品类玩家。

国内现制饮品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各细分赛道基本已经决出Top1的品牌,接下来就是各品牌的渗透率之战。

张俊杰曾说过:“做现制茶饮,没有规模之前上不了牌桌”。为了加速扩张,2024年开始,霸王茶姬采取了茶饮咖啡赛道最流行的“加盟模式”。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随着加盟店越来越多,在现制茶饮的市场中,霸王茶姬的市占率从2023年的0.8%提升至2024年的1.5%,排名也从第十名骤升至第五名。

至此,霸王茶姬也来到了关键瓶颈期。

整体来看,“新茶饮六小龙”的上半年竞争依旧激烈,虽然蜜雪冰城的老大位置难以撼动,但古茗成为上半年的黑马。

而原本被视为蜜雪冰城最大对手的霸王茶姬,面临着一个非常复杂棘手的问题,如何能在加快市场拓展的同时,在价格战的当下维持现有的单店经营收入。

但客观来讲,单店收入下降也和多种因素相关,一方面是行业竞争加剧,“茶饮密度”过高;另一方面,也和霸王茶姬开店更加下沉相关,一个四线城市的单店收入不可能和一线城市相提并论(相同位置和规模下)。

霸王茶姬能否在已经红海的茶饮市场里站稳脚跟,要看品牌是否有持续精细化运营的能力。不过,霸王茶姬有自己的优势。

诸多茶饮头部品牌中,门店量仅六千多家的霸王茶姬并不算规模大的,但毛利率却几乎是一众茶饮品牌中最高的。

根据霸王茶姬的最新数据,第二季度,其毛利率为53.9%,和去年的41%相比又拉升了一大截。

这部分源自霸王茶姬更精简的原材料和更少的SKU。

2024年,霸王茶姬的GMV中,91%都来源于原叶鲜奶茶。其中,约61%的GMV都来自霸王茶姬前三大最畅销的产品。

原叶鲜奶茶的原材料仅有茶、奶、糖浆等,都是易储存易运输的材料。而且,与山姆精简SKU以提高运营效率的逻辑类似,霸王茶姬门店也只提供25个左右的SKU,大幅小于古茗、茶百道等超过40个SKU的品牌。

除此之外,新茶饮品牌也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打造多元产品,尤其是咖啡,成为众多品牌的首选方向。

比如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到今年7月底门店数量超7000家,且开店位置都紧邻蜜雪冰城门店,两者形成了品牌联动。

沪上阿姨早在2022年就推出“沪咖”品牌,没有单独开店而是设立在沪上阿姨门店内,单杯价格在13元-23元,但具体销量官方暂未披露。古茗在去年发力咖啡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它为超过8000家门店配备了咖啡机,并一口气推出16款咖啡饮品,此前还有部分加盟店表示,其咖啡业务的营业额占比达到15%左右。茶百道也孵化了咖啡品牌——“咖灰”。

而霸王茶姬测试的则是其他品类。张俊杰希望可以把茶叶变成咖啡豆,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与咖啡抗衡的选择,并推出了副品牌“第二杯茶”,目前还没形成较高的营收。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第二杯茶”定位为传统萃取中式纯茶,计划在上海开设近30家门店。这个品牌定价锁定在主流奶茶品牌的价格区间,即10至20元左右。单杯纯茶售价在13至16元之间,“加奶”的茶拿铁则定价在19至22元。核心理念仍是“即买即走”的外带模式。

无论是蜜雪冰城的市场优化与持续扩张,霸王茶姬在海外市场的加速布局,还是各家在咖啡、酒饮等第二业务上的试水,都指向同一个趋势:新茶饮行业正走向多元化、全球化。

补贴大战终将退潮,真正的淘汰赛始终激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学车有哪些驾校可以选?请看8月... 学车?找驾校?先看看福州驾培最新详情。福州市驾培机构2025年8月培训情况汇总表在学车过程中若遇到相...
季建业违纪 情妇,季建业涉嫌严...   季建业违纪 情妇  季建业 男,汉族,1957年1月生,江苏张家港人,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花照片,... 1、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花照片(图1)2、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花照片(图2)3、安徽文达信息工程...
陕西富平贩婴案图片,富平贩婴案...   陕西富平贩婴案图片   1月30日是最新或2023(历届)农历除夕,来国峰正在家中与儿子小安...
尤男子强奸母牛致母牛死,尤为什...   印度男子强奸母牛致母牛死   强奸母牛!印度男子致母牛伤重死亡被拘   据美国媒体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