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五代十国的时间跨度如同南北朝那样,会对历史造成啥样影响?
创始人
2025-08-28 21:00:53
0

我不止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在华夏古代史上,五代十国是最动乱的时代,没有之一——五代十国的动乱指数,要远超之前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

那么,假设五代十国的战乱跨度如同南北朝那样,持续二百年左右,那么,这会对历史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

个人觉得:

1、周礼与汉文明

我一直有个看法:那就是汉文明或者说华夏文明的基本盘,其实是周朝文明。夏朝太过缥缈,殷商充满野蛮(《翦商》很充分介绍了殷商的野蛮习俗),而周朝在周公创建周礼以后,为后世的汉文明奠定了基调——后世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或者墨家、法家,多少都是在周礼这个大框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说西周对于华夏历史来说,是具备划时代的意义的。

而周礼以及因为周礼催生的儒家文明,也在后世的华夏大地,为各地的华夏人形成了一个共识和一个共同体。所以当蛮族入侵华夏,往往会遭到周礼共同体族群的抵制——比如春秋时代,北方的蛮族入侵中原,当时中原很多诸侯国各自为战,打不过蛮族。但是因为齐桓公取得了周天子的授权,于是以霸主身份整合诸侯力量,把北方蛮族给打跑了,甚至齐桓公还多次讨伐我们辽宁境内的山戎。

之后华夏历史上的胡汉战争史,其实经常出现这样的剧本:蛮族进入中原以后,在面对周礼共同体的实力派的时候,蛮族的选择就俩:或者坐等被赶出去,或者选择和汉人实力派合作——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很多胡人君主在进入中原以后,都会考虑和汉人世家合作,来保证稳定。最终胡人的势力被消解掉。

2、五代十国的特殊性

五代十国和之前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乱世都不大一样。

和五代十国能相提并论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有本质不同: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保留了汉文明的火种(南朝也是这样),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很多胡人政权也是敬重儒学的,到了北朝时期,北朝多数统治者也不敢公然叫板儒家——尤其是胡人对于儒家的态度更是纠结的。

其实古人胡人入主中原,心态这块类似于乡下人进城:敏感还自卑。所以胡人一旦接触到儒家,往往有时候会存在“皈依者狂热”的现象——比如后世的金朝就是例子,金统治者过分信仰儒家,所以后世有说法认为“金以儒亡”——毕竟,胡人统治者很忌惮汉人精英笑话胡人没文化。清朝之所以是文字狱巅峰,其实也和这个敏感心理有关。

但是,五代十国不一样。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基本上都是唐末乱世的兵痞出身。和胡人忌惮汉人精英笑话胡人没文化不同,丘八老爷往往把没文化、野蛮视为一种光荣壮举。所以五代十国时期,除了郭氏周朝(五代后周)等极少数王朝之外,其余大部分王朝都不考虑民生问题和文化建设问题。而五代十国时期,不论是北方的五代和南方各国,往往各种心理扭曲君主不断,各种破坏礼教和伦理纲常的事情也层出不穷。

并且五代十国时期,不论是五代还是南方各国,都存在很多热衷吃人的将领。在五代十国冲击之下,华夏的礼教文明指数开始大幅度倒退。

换句话说,之前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虽然也动乱,但是周礼这个根子还是存在的。而五代十国的战乱,却存在把周礼这个华夏文明的根基给刨了的可能性。

3、结语

所以,如果任由五代十国这种没有人性、没有伦理道德建设、没有人心修复的乱世持续二百年,只怕最终,会导致华夏文明在这种泯灭人性的战乱中消亡。

不过好在天佑华夏,五代后期,出现了郭威、柴荣这样致力于结束乱世的君主,之后赵家兄弟积极修复人心,重新确立儒家的地位,这才让败坏半个多世纪的人心得到修复,华夏文明转危为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大寒微信... 你快乐安康绕!  27、大寒“补羊”正当时,羊羊一身都是宝,羊肉煲汤御寒强,羊心烧烤安神棒,养肝明目...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
最新或2023(历届)大寒微信... 持;孤单时,需要友情;烦恼时,需要解脱;失意时,需要顶起;退却时,需要进取;软弱时,需要坚强;迷茫时...
揭秘:历史上的刘继元有多残暴?...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刘继元的残暴与宋太祖的宽容的故事。北汉始祖刘崇,系后汉高祖刘知远弟,受封太原。郭...
五代时期北汉末帝:刘继元的生平... 刘继元(?―991年),本姓何,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被辽朝册封为英武帝,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