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方宣布天津即将举行的上合峰会将汇聚“豪华嘉宾团”,名单显示普京、莫迪、卢卡申科等二十余位国家元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十余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都将出席。这一消息在国内尚未完全落地的同时,海对岸却先后传来两声象征性的“枪响”,仿佛在暗示着风暴前的紧张气息。
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又祭出一套“组合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防范数据风险”为由,直接将中国和俄罗斯企业排除出美国海底光缆的供应链。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对全球关键基础设施参与通道的直接挖断,等于是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打断中国在全球网络骨干中的角色定位。中国方面立即作出回应,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权,并强调中国不会就此吃下这口苦果,必要时将启动对等的反制手段。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欧盟方面的动作紧随其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第二天便发表署名文章,宏论“中国威胁论”,声称若美欧发生贸易摩擦,“中俄会从中偷着乐”。此番言论被解读为多重用意:为欧盟对美的妥协找借口,向华盛顿示好并与之在对华施压上保持步调一致;同时也被视作对美国的一种配合。有人说她是在用“抛弃欧洲战略自主权”来换取美国的支持,等于是把欧洲的独立判断权当成讨好美国的投名状。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随着美欧越发紧逼,反而更凸显中国在全球朋友圈中的吸引力。此时,冯德莱恩等人忙于在公开场域编织“中國威胁论”的叙事时,天津峰会的筹备现场却在上演真实的多边合作图景。历史终将证明,单靠打压他国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安全感,只有开放与合作才是国际关系中的正确之道;而那些冷战式的剧本,在新时代的潮汐中注定会逐步褪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